“‘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就像這首歌唱得那樣,科右前旗和陽信縣不僅實現了產業、文化等方面的聯動,更實現了各族群眾心理和情感上的交融。”內蒙古科爾沁右翼前旗統戰部部長馬寧說。
3月28日,一場以“東腔西韻·山海和鳴”為主題的文化交流展演活動在科右前旗興科社區成功舉辦。這場跨越1300公里的文化接力,是魯蒙跨區域聯動推進共同現代化的一次重要探索。
自2024年5月被確認為全國共同現代化試點以來,山東陽信縣與內蒙古科右前旗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從產業共興到文化共融,從單向幫扶到雙向賦能,走出了一條共融共通、互利共贏的協作發展新路徑,為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鮮活樣本。
▲ “東腔西韻·山海和鳴”文化交流展演活動現場。張敏攝
產業協作:
從“一枝獨秀”到“多點開花”
陽信縣作為全國肉牛產業強縣,很早就“以牛為媒”,與內蒙古結下了不解之緣。在科右中旗建設的鴻安大廟牛羊交易市場,填補了當地沒有大型肉牛綜合交易市場的空白;于2023年5月建成投用的內蒙古華陽20萬噸牛肉加工冷鏈物流項目,幫助當地構建起從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到屠宰加工、冷鏈物流、市場流通的全鏈條發展格局。
共同現代化試點建設,則讓陽信縣與內蒙古的紐帶更為緊密。通過實施試點工作,陽信縣與科右前旗成功牽手,推動產業協作向更深層次邁進。
“我們企業規模較大,全縣及周邊地區的肉牛儲量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屠宰量,過去經常陷入無牛可用的尷尬境地。現在通過與科右前旗等地區的合作,不僅讓我們以更低的成本購買到優質肉牛,還拓寬了當地的肉牛銷售渠道,讓產業紅利最大限度覆蓋廣大農牧民。”陽信縣一家以牛肉產業為主的企業負責人說。
▲ 華陽集團牛肉加工冷鏈物流項目。華陽集團供圖
陽信縣與科右前旗兩地緊緊圍繞“九化”發展體系(養殖標準化、屠宰規范化、加工精細化、冷鏈智慧化、品牌高端化、市場全球化、服務專業化、監管全程化、資源循環化),積極推動產業鏈深度整合。
2024年10月,兩地簽署了“跨越山海·犇向未來”聯建協議。陽信縣依托其完善的冷鏈物流網絡,48小時內將內蒙古牛肉送達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高端市場,同時引入祁連牦牛、西藏雪牛等特色品種,豐富產業鏈條,構建起更為廣泛的跨區域產業協作網。
陽信縣委書記鄭令健說:“這不僅是一條經濟鏈,也是一條民族團結鏈。”
試點工作啟動以來,科右前旗新增標準化養殖基地3處,帶動120余戶牧民加入合作社,肉牛存欄量提升15%。陽信縣有關企業則以“保底價+市場浮動”的方式進行收購,有效帶動科右前旗牧民戶均增收超兩萬元。
機制創新:
“五聯”協作破解跨區域難題
深化產業協作的背后,是配套機制的不斷完善。
試點工作啟動后,兩地創新建立“五聯”協作機制(機制聯建、過程聯動、人才聯通、干部聯育、要素聯享),為兩地的協作發展開辟新路。
在“機制聯建”框架下,協作機制不僅覆蓋產業領域,也向民生領域不斷延伸。
優選企業入蒙幫扶。通過推廣“企業+合作社+農牧戶”養牛聯合體模式,帶動科右前旗20個嘎查、300家合作社、3萬養殖戶發展肉牛養殖。
實施“‘紅石榴’就業鴻雁計劃”。陽信縣20余名肉牛養殖專家定期駐蒙指導,借助產業紐帶引導勞動力跨區域雙向流動,為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了人才基礎。
農文旅融合成為新亮點。結合陽信梨園與科右前旗草原特色風景推出“春賞梨花秋游牧”主題線路,2024年國慶假期吸引游客2.3萬人次,帶動兩地餐飲、住宿消費增長40%。
▲ 陽信縣舉辦第三十六屆梨花會暨第十五屆黃河三角洲民俗文化節。來源:信陽統戰工作
陽信縣民宗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兩地將繼續為跨區域協作提供“破題之鑰”,讓山海之約化作共同現代化之路。
文化共融:
從“各美其美”到“美美與共”
產業與機制的交融,最終指向文化的深層聯結。
“東腔西韻·山海和鳴”文化交流展演活動現場,陽信縣的西河大鼓《陽信贊》與科右前旗的呼麥《英雄贊歌》同臺演出,臺下千余名觀眾掌聲雷動。
“沒想到山東戲曲和草原牧歌能碰撞出這樣的火花!”不少當地居民發出感慨。
▲ “東腔西韻 山海和鳴”文化交流展演活動現場。來源:信陽統戰工作
“‘東腔西韻·山海和鳴’主題文化交流展演活動,我們從年前就著手策劃,旨在以文化為紐帶,推動兩地各族群眾加強了解、增進認同。現場效果出乎意料的成功,不管是演職人員還是現場觀眾,都深深沉浸其中。”陽信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高敏說。
兩地文化互鑒更加深入。陽信縣將“梨花烙畫”等非遺技藝引入科右前旗,培訓牧民創作草原題材的烙畫作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科右前旗則派出歌舞團赴陽信交流,在梨園景區開設常態化演出。
“我們不僅銷售產品,更以此為媒介增進兩地文化認同。”陽信縣某企業負責人指著展區介紹,陽信梨膏與內蒙古奶制品組合成“山海禮盒”,成為網購爆款,月銷量超10萬件。
▲ “東腔西韻 山海和鳴”文化交流展演活動中,群眾在展銷區品嘗特色美食。來源:信陽統戰工作
更深層次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在悄然發生。近年來山東不斷深化青少年“筑基”工程,開展“‘紅石榴’研學行”“書信手拉手”等活動,舉辦籃球賽、足球賽等跨區域體育賽事,為科右前旗各族群眾和青少年學生跨區域、全方位、多樣化交流搭建載體、創造條件。
從黃海之濱到科爾沁草原,陽信縣與科右前旗的協作,打破了“就產業談產業”的局限。通過產業共興筑牢經濟基礎,機制創新打通協作堵點,文化共融凝聚情感認同,三者的閉環詮釋了共同現代化的核心邏輯。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陽信縣與科右前旗作為共同現代化試點,將持續深合作作機制,全面深入具體地把‘鑄牢’主線貫穿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領域,打造共同現代化跨區域協作的樣板。”陽信縣委統戰部部長王敏充滿信心地說。
監制 |肖靜芳
統籌 |安寧寧
編輯|王珍 叢蓉
制作 |封煜靖
來源 |中國民族報
“分享”好習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