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IP足夠火爆,藝術表達可能會被IP的過度商業化限制住。
文 | 旭仔
排版編輯 | Joy
5月15日,萬眾矚目的《愛,死亡和機器人 第四季》(以下簡稱《愛死機4》)在網飛上線。
△ 《愛,死亡和機器人 第四季》海報
作為全球現象級的科幻動畫,《愛死機》前三季憑借炫目的視覺效果、天馬行空的創意腦洞和對科技與人性的深度思辨,成為網飛史上評分最高的動畫劇集之一。
第一季豆瓣9.2分,爛番茄新鮮度89%就是明證。
《齊馬的作品》《吉巴羅》等火出圈的單集成為了很多觀眾心中的科幻新經典作品。
△《齊馬的作品》
如今第四季開播,本以為是年度科幻巨作,卻沒想到豆瓣開分5.3,且仍有不斷下探的趨勢,截至發稿,評分已經跌至4.9。
從9.2分,6.9分,8.5分到今天的4.9,短短六年時間,《愛死機》系列就從神壇跌落下來。
單從技術來看,本季與前幾季相比不遑多讓,甚至在建模的真實度上還有所提升,第七集《暴龍的尖叫》的斗獸場追逐戲中的CG水平足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但創作者們卻失去了該系列另一個賴以成功的法寶——想象力,他們試圖用各種貓貓賣萌來填補,但很顯然,這一招沒有奏效。
△《又一個龐然大物》
貓當然很可愛,但《愛死機4》卻沒那么可愛。
01 從"愛死機"到"賣萌機"風格的轉變
曾經以深度、創意和哲學思考著稱的《愛死機》系列,如今似乎迷失了方向。
豆瓣某熱評甚至調侃本季應該改名為《貓,宗教和外星人》,這一說法雖然有調侃的意味,但也道出了本季一個顯著特點:貓的頻繁出現。
尤其是第五集《又一個龐然大物》,講述一只家貓聯合家用機器人密謀推翻人類,統一世界的故事,甚至成為了本季最好看的部分。
△《又一個龐然大物》
這種現象背后,反映的是創作者敘事野心的潰敗。
導演把“貓想統治世界”這類以寵物為主角的劇集放到了主要位置,試圖通過寵物賣萌來吸引觀眾眼球。
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當下流行的寵物文化,也讓貓奴們狂喜不已;
然而,這真的是《愛死機》系列應有的風格嗎?
今年年初,一部東歐獨立動畫電影《貓貓的奇幻漂流》擊敗了好萊塢一眾大廠,拿下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
△《貓貓的奇幻漂流》
另外,談到漫威的《驚奇隊長》,很多影迷可能都忘了是誰演的了,但里面那只和貓長得一模一樣的噬元獸肯定讓你印象深刻。
△《驚奇隊長》中的噬元獸
甚至《黑客帝國4》的片尾彩蛋直接讓好萊塢大佬們坐下談用貓當主角的可行性。
△《黑客帝國4》片尾彩蛋
貓,仿佛是當下影視劇吸引觀眾入場的利器。
但是“貓統治世界”也不是什么新鮮的概念,《愛死機》系列從流行文化的引領者到跟風者只用了短短六年。
△《又一個龐然大物》
以前的《愛死機》會通過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思考,探討人性、社會和哲學等深層次的主題;
如今,它卻變成了類似TikTok式的萌寵營銷廣告,這種轉變令人惋惜。
在前三季中,縱然中間也有良莠不齊的現象存在,但是至少每一季都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幾集。
舉幾個例子:
還記得第一季《齊馬的作品》中,一個清潔機器人在千年的尺度中尋找自我,用軟科幻的方式解構了存在主義。
△《齊馬的作品》
第二季《溺死的巨人》中,隨著沖上海灘的巨人慢慢腐爛、消失,圍觀與狂歡的人群也漸漸褪去,仿佛是對當今人類沉溺于互聯網景觀社會的最佳隱喻。
△《溺死的巨人》
第三季《吉巴羅》一集運用極強的視聽設計,隱喻了百余年前拉美原住民與殖民者的關系,最后殖民者拔走了原住民身上帶血的金子,批判的核心昭然若揭。
△《吉巴羅》
縱然第四季在技術上越來越成熟、炫目,但是沒有了深邃的內核,還是會過目即忘。
02 從“顛覆認知”到“梗化表達”粉絲不滿足
除了《又一個龐然大物》,貓還出現在劇集中的各個角落。
在第三集《蜘蛛玫瑰》中,女主角拿到的“外星寵物”,雖然長相怪異,但從與人互動時的行為上來看,本質上也算是一只類貓萌寵。
△《蜘蛛玫瑰》中的類貓萌寵
△《蜘蛛玫瑰》
還有收到一些好評的最后一集《他能悄悄靠近》,同樣是貓做主角。
△《他能悄悄靠近》
不同于《又一個龐然大物》貓企圖統治世界的野心,這一集講的是一只黑貓從魔鬼手里救下了主人。
△《他能悄悄靠近》
總之,不管是“正能量萌寵”的黑貓救主,還是“反派喜劇人”一樣的邪惡橘貓,這兩集的共同思想都是“貓好人壞”。
但從劇作上也沒有再翻一番,最后只剩諸如“貓會救人”“貓會作妖”這樣的淺層表達,好像只是為了迎合互聯網上的寵物熱梗而已。
不過現在的輿論環境顯然“萌即正義”,貓因為長著一張神似人類嬰兒的臉,自帶“無辜濾鏡”,所有人對它們的負面行為寬容度極高,又因為動物是沒有道德觀念的,所以道德批判都要由人類角色承擔。
△《他能悄悄靠近》
也正是因為人夠壞了,所以即便是貓統治了世界,觀眾不僅不會反感,甚至還不會認為它們是真正的反派,并且暗暗支持。
但是《愛死機》系列的觀眾不會滿足止步于此的表達,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會有觀眾調侃本季改為《貓,宗教和外星人》也毫不違和的原因。
系列粉絲們之所以不滿,是因為《愛死機》的觀眾不需要什么“共識”,他們需要的是顛覆認知、顛覆邏輯、重塑世界觀的視覺和心靈體驗。
前三季的成功恰恰在于顛覆,而過度“梗化”的表達,觀眾每天刷小紅書的時候能看到幾百條相關帖子,所以只是創作者的一種迎合。
03 對影視創作來說,IP是把“雙刃劍”
放眼全球影視市場,《愛死機》系列的品質下滑并非個例,它反映了當下影視行業在創作中的一些普遍問題——IP是把“雙刃劍”,當一個IP足夠火爆,藝術表達可能會被IP的過度商業化限制住。
這種現象在迪士尼的“漫威”和“星戰”系列中也有所表現。
比如漫威在《復仇者聯盟4》的巔峰之后連續兩個階段都找不到新的創作方向,還有《星球大戰》世界觀下越來越多的衍生劇和電影,都在如今不斷的開發過程中變得臃腫不堪。
△ 充滿爭議的《美國隊長4》
△ 《雷霆特攻隊*》為挽回票房頹勢,中途改名《*新復仇者聯盟》
這種現象的背后,是影視行業對流量和商業化的過分迎合。
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制作團隊往往更傾向于選擇那些能夠快速吸引觀眾眼球的題材和內容,而忽視了作品本身的表達。
如今影視行業往往會選擇更“安全”的創作模式,避免冒險嘗試新的創意、主題和故事。
這種做法雖然能夠在短期內維持IP的熱度和商業價值,但從長遠來看,卻會削弱IP的生命力和觀眾的信任。
《愛死機》系列自2019年問世以來,憑借其獨特的風格、精妙的創意和深刻的主題,贏得了全球觀眾的喜愛。
前三季以近乎于“炫技”般的絢麗視覺效果、和極具想象力的設定,對人性、科技等橫亙在人類社會中的諸多問題進行了深刻探討。
其中還誕生了諸如《齊馬的作品》《吉巴羅》那樣出圈的單集作品,引領了后面幾年科幻短片的創作潮流。
△ 《愛死機》前三季評分圖表
但時至今日《愛死機4》的口碑跳水,看起來也是中了“IP迎合商業”的魔咒:
相比于前三季的驚艷,故事想象力的匱乏、整體上缺乏讓人眼前一亮的視聽震撼和內容深度,沒能撐起大家對這個IP的期待。
如今AI等技術日漸成熟,強大的工具將帶來一個“創作平權”的時代,未來比拼的更多是個體創作者的想象力和表達。
《愛死機》的誕生,為的是搭建一座動畫人“創造力的角斗場”;希望它能認清自己賴以生存的優勢,在下一季回歸初心,重新引領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