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之戰,晉滅吳前最后一場大規模戰役。
此戰堪稱是羊祜與陸抗之間的巔峰之戰。因率三萬吳軍徹底將羊祜所率的八萬晉軍徹底擊潰,陸抗一戰成名得以進入武廟。
羊祜也并非等閑之輩。他是晉滅吳之戰的主要倡導者和總策劃師。
羊祜在任時曾提出了伐吳的整體計劃。他認為吳軍兵力少而長江戰線長,所以晉軍應該發揮規模優勢,從多個方向同時進攻,對吳軍形成包圍之勢。最終水陸并進一舉掃平東吳。
并且羊祜還十分清晰地規劃出每條路線:率梁益之兵水陸俱下,荊楚之眾進臨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揚、青、兗并向秣陵,多點打擊,讓吳軍防不勝防最后全盤崩潰。
羊祜的計劃全部被司馬炎所采納,在其去世后由杜預負責實施,滅掉了東吳。
在西陵之戰中,羊祜同樣是在秭歸、西陵、江陵三地多點開花,集中優勢兵力進攻,其東邊牽制吳軍主力,西邊沿江而下進攻的策略,和后來的晉滅吳之戰如出一轍。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可以說是陸抗以一己之力為東吳續命了八年。
羊祜堪稱完美的戰略,怎么會遭遇慘敗?從羊祜戰略中,陸抗究竟找到了什么重大BUG,并以此一舉將羊祜擊敗?
羊祜為何功敗垂成?
晉軍分三路進攻:荊州刺史楊肇率軍去西陵接應背叛東吳的步闡,車騎將軍羊祜進攻陸抗在江陵的駐地,巴東監軍徐胤帶著擴建后的水軍沿江而下向秭歸方向進攻。
這一進攻方案,意圖就在于要從東西兩面佯攻,以分散陸抗的兵力,牽制其主力,讓其首尾難顧,從而給楊肇留機會率軍救出步闡。
這一戰略的關鍵就在于晉軍利用優勢兵力實施多點進攻,吳軍很難準確判定其進攻重點在哪里。
因為晉軍有八萬人,而吳軍只有三萬人。
以三萬對八萬,正常來說,僅僅能夠防守而已,能保住一個地方就算不錯了。
這是一個兩難之局:
要是陸抗重點救西陵,那么江陵一丟,西陵的守軍就將被截斷后路,面臨全軍覆滅的危險;
要是陸抗重點救江陵,雖然吳軍再無后顧之憂,但很可能秭歸和西陵就保不住,長江中上游防務全線崩潰。
此外晉軍順江而下進攻秭歸,試圖水陸并進形成平推之勢。
也就是說三路大軍都直指東吳要害之處。
就在陸抗苦思如何布置防御重點時。
羊祜率先明牌了:他帶領五萬人進攻江陵。
這一步就很致命了。
假如羊祜將五萬人投入到西陵方向去,那么雙方還能在西陵來一場決戰。當然既然是正面硬剛,那么無論是晉軍還是吳軍都必定會損失慘重。
現在羊祜將五萬人擺到江陵,就等于截斷了吳軍由西陵到江陵的退路。被斷了退路將面臨被前后夾擊包餃子的風險。
顯然羊祜想通過進攻江陵斷其退路的方法,迫使陸抗放棄西陵退守江陵。
這樣羊祜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用最小的代價迫使陸抗放棄西陵。
從這里足可見羊祜指揮作戰之巧。
西陵之戰形勢圖
對于羊祜的部署,吳軍起初有點疲于奔命的感覺。
步闡在九月舉城降晉。十月,陸抗就派遣左奕、吾彥、蔡貢等部進圍西陵。這是防止步闡里應外合導致西陵失守的關鍵之舉,沒有任何問題。
但吳軍抵達西陵城下后,陸抗并沒有下令馬上發起攻擊。
而是讓吳軍沿著赤溪至故市(今湖北宜昌)一帶建起高墻,將西陵城里的步闡和外面的晉軍援軍隔離開來。
但吳軍將士不太認可陸抗的計劃。
諸將咸諫曰:“今及三軍之銳,亟以攻闡,比晉救至,闡必可拔。何事于圍,而以弊士民之力乎?”
大家建高墻實在是辛苦,于是忍不住就提意見了:現在大軍銳氣正盛,應該趕緊進攻西陵,趕在晉軍援軍抵達之前,就將步闡解決掉。何苦非要筑墻,干些勞民傷財的事呢?
但陸抗堅決要求筑高墻。
抗曰:“此城處勢既固,糧谷又足,且所繕修備御之具,皆抗所宿規。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無備,表里受難,何以御之?”
陸抗表示,西陵城的防御體系就是我布置的,好不好打,我還不知道嗎?你們要去打,肯定一時半會打不下來,到時候等晉軍援軍到了內外夾擊,看你們怎么辦?
大家都不聽陸抗的,堅持非要干一下子。陸抗也不再辯解,讓眾將打了一次西陵城,果然就失敗了。于是大家還是老老實實筑高墻。
從這里,可以看出陸抗對戰場信息的把握程度。陸抗知道西陵城防的強度,所以就能夠制定客觀合理的進攻方案。
為了減輕西陵方向的壓力,迫使陸遜將主力轉移到江陵,羊祜率五萬步兵開始向江陵進發。
當時陸遜在樂鄉(今湖北松滋東北)坐鎮。吳軍將領紛紛勸陸抗趕緊率主力去救援江陵。
晉車騎將軍羊祜率師向江陵,諸將咸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無所憂患。假令敵沒江陵,必不能守,所損者小。如使西陵槃結,則南山群夷皆當擾動,則所憂慮,難可竟言也。吾寧棄江陵而赴西陵,況江陵牢固乎?”
但陸抗認為,西陵有步闡,還有一些蠻夷,如果這些勢力與晉軍聯合起來,那么西陵就再難以收回,整個長江中上游的防線就全面崩潰了。
所以西陵必須救!
但江陵在西陵的退路上,難道陸抗就不怕江陵丟了會導致吳軍后路被斷嗎?
陸抗給出了兩點理由:
1、江陵城的防御體系也是他負責建設的,都是高品質工程。陸遜對自己督辦的工程很有信心,覺得完全可以守一陣子。
2、萬一江陵被晉軍攻占,晉軍也很難守住江陵。陸抗熟悉江陵的防御體系,認為這并非能長期堅守。
那么萬一丟了江陵,吳軍糧草補給會不會就沒了著落?
或許陸抗真的不怕。
因為陸抗始終掌握著長江江面的控制權。
東吳水軍建立數十年,戰果赫赫,經驗豐富。早就形成了“上岸擊賊,洗足入船”的成熟水陸兩棲作戰模式。
而羊祜頭腦中依舊是北方的作戰思維。在他的舊有觀念里,只要率領軍占據敵后要地,就能夠極大地威脅敵軍。所以羊祜所率軍隊,缺少水軍只有五萬步兵,那又如何能攔住江中往來如梭的吳軍戰船?
所以就算江陵陷落了,陸抗依舊能夠依托長江將糧草補給和軍隊源源不斷地運往西陵。
那么羊祜真的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嗎?也未必。
羊祜在270年陸抗任職荊州后,就建議司馬炎在益州大辦水軍,這樣將來滅吳時就能水陸并進,從吳軍手中奪回對長江江面的控制權。
但到了272年,西陵之戰爆發時,羊祜的計劃或許還沒有完全落實,成立才兩年的西晉水軍遠不具備與東吳水軍硬剛的實力。
雖然羊祜嘗試過爭奪長江控制權,但是失敗了。
十一月,西晉楊肇率援軍到西陵時,巴東監軍徐胤也同步率水軍殺到了秭歸附近。
陸遜很快派遣水軍督留慮、鎮西將軍朱琬去攔截徐胤水軍,于是晉軍水軍就這樣被攔住了。
羊祜借蜀地水軍封鎖江面,控制長江的計劃便徹底泡了湯。
沒有江面控制權,這便是羊祜完美計劃中最為致命的BUG。或許羊祜的策略在北方很管用,但在南方特別是沿江地帶就完全行不通了。
陸抗的反擊
陸抗此前筑壩阻攔江水,淹沒了江陵以北的道路,導致附近很大一片區域成為泥濘難行的區域。此后又毀壩泄水,破壞了羊祜試圖借江水上漲利用水陸運糧的計劃。
這樣羊祜在江陵附近的行軍大幅減緩。
與此同時,陸抗通過長江將主力運往西陵前線。這樣在短時間內,西陵吳軍在短時間內確立對晉軍的絕對優勢。
相持一個月之后,進攻西陵的楊肇不僅兵力捉襟見肘,而且糧草也跟不上了,便只好趁著夜晚退走。陸抗見到晉軍撤退,便擂起戰鼓作全面出擊狀。楊肇極為恐懼,摸黑撤退開始變成了慌亂潰逃。
陸抗派出輕兵去穿插和攻擊,導致晉軍最終遭到慘敗。
見進攻西陵失利,羊祜明白進攻江陵的行動已經毫無意義。
他不得不承認了自己的失敗。
晉軍撤走后,西陵城中的步闡成為了甕中之鱉,并很快就被攻破。
陸抗轉兵攻克西陵,俘殺步闡及其部屬數十人,皆誅三族。
抗遂陷西陵城,誅夷闡族及其大將吏。
西陵之戰由此結束了。
這次勝利意義重大,東吳的長江防線經受住了晉軍的沖擊。
它相當于當眾打臉了西晉主戰派代表人物羊祜。此后的幾年,西晉朝堂上主戰派的呼聲陡然減少。
連主戰派都不提了,司馬炎自然就再不急著提滅吳之事,東吳因此又多存活了八年。
但對于羊祜等主戰派將領而言,這也是一次難得的練兵機會。
羊祜終于明白,突破長江防線的關鍵,在于打造一支強大的水軍。
特別是272年,王濬任益州刺史后,便加大力度,在四川建造樓船。其所造的樓船,最大的能上去兩千多人,船上甲板開闊可以馳馬往來。
在補足了水軍的漏洞之后,羊祜對滅吳更有信心和把握了。未來杜預、王濬等人將繼續接棒完成滅吳的壯舉。
西晉水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