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rses'
Day
在我們的大腦中,血管如同一條條蜿蜒的小河,為腦細胞輸送著氧氣和營養。然而,當血管壁出現局部薄弱時,就可能鼓起一個像氣球一樣的小包,這就是顱內動脈瘤。它就像一顆隱藏在大腦中的“不定時炸彈”,一旦破裂,就會引發蛛網膜下腔出血,給患者帶來生命危險。幸運的是,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動脈瘤的治療已經進入了2.0版本——血流導向裝置時代。
血流導向裝置是一種新型的腦血管介入治療器械,它看起來像一根細細的金屬網管。這種裝置通過改變血管內的血流方向,讓原本沖擊動脈瘤的血液“繞道而行”,從而減少動脈瘤內的血流沖擊,促使動脈瘤內的血液凝固,最終使動脈瘤“干涸”并被身體吸收,達到治愈動脈瘤的目的。它就像一位智慧的“交通指揮官”,巧妙地改變了血液的“交通路線”,保護了血管壁的薄弱部位。
血流導向裝置的神奇之處
1、治療范圍更廣:以前,對于一些大型的、形狀不規則的或者長在血管分叉處的動脈瘤,醫生們常常感到很棘手。但血流導向裝置的出現,讓這些復雜動脈瘤的治療變得不再那么困難。它就像一把“萬能鑰匙”,能夠打開更多動脈瘤治療的大門,為那些曾經難以治愈的動脈瘤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2、安全性更高:在治療動脈瘤的過程中,醫生們最擔心的就是出現并發癥,比如血管堵塞或者出血。血流導向裝置經過精心的設計和嚴格的測試,大大降低了這些風險。它就像一位細心的“守護者”,在治療動脈瘤的同時,也為患者的血管安全保駕護航。
3、恢復更快:使用血流導向裝置治療動脈瘤,通常不需要開顱手術,創傷更小。患者術后恢復得更快,能夠更快地回歸正常生活。這就好比在血管里進行了一場“微創手術”,讓患者在不知不覺中就擺脫了動脈瘤的威脅。
想象一下,當血液在血管里流動時,它會對血管壁產生一定的壓力。如果血管壁上有一個薄弱的動脈瘤,血液的沖擊就會使動脈瘤不斷增大,甚至破裂。而血流導向裝置就像一道堅固的“屏障”,當它被放置在血管里后,會引導血液沿著裝置的金屬網管流動,減少了血液對動脈瘤的直接沖擊。隨著時間的推移,動脈瘤內的血液會逐漸凝固,動脈瘤也會慢慢縮小,最終消失。同時,血管壁也會在裝置的幫助下逐漸恢復健康,就像傷口愈合一樣。
使用血流導向裝置治療動脈瘤的過程聽起來可能有點復雜,但其實并不需要患者過于擔心。醫生會在患者的腿部血管處開一個小小的口子,然后通過一根細長的導管,將血流導向裝置送到大腦里的動脈瘤附近。這個過程就像是在血管里進行了一場“精準投放”,醫生會借助先進的影像設備,確保裝置準確地放置在合適的位置。整個過程通常只需要幾個小時,而且患者在術后很快就能恢復。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血流導向裝置也在不斷地升級和完善。未來的血流導向裝置可能會更加小巧、靈活,治療效果也會更好。同時,醫生們也在探索如何將這種先進的技術應用到更多類型的血管疾病治療中,為更多的患者帶來福音。動脈瘤雖然可怕,但有了血流導向裝置這樣的“黑科技”,我們就可以更加從容地面對它。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不幸患上了動脈瘤,不妨向醫生了解一下血流導向裝置這種先進的治療方法。它可能會成為你戰勝病魔的有力武器。
Nurses'
Day
作者:
裴劍,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九三學社成員,碩士研究生導師,現就職于唐山工人醫院神經外科(神經介入方向)。主要擅長領域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急救與微創治療,顱內動脈瘤、腦血管畸形及腦動靜脈瘺的介入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狹窄及頸動脈系統缺血介入治療。近年作為主研人完成省自然科技廳項目一項并獲得河北省衛生廳一等獎,同期參與多項科研課題,發表SCI論文多篇,其中第一作者4篇。
來源:唐山工人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