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學的孩子,哪怕高中成績再優秀,都難免出現能力下滑的情況。總的來說有三點:抗壓能力減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以及深度思考能力不足。很多家長甚至是在孩子上了大學后才發現,孩子入學后竟然不會洗衣服,不會規劃生活費,最后只能通過陪讀來解決這些生活瑣事。
這種現象本質上還是因為家長過于寵溺孩子,或者孩子長期處于被監管的教育模式下,一旦脫離監管,就立馬放飛自我,變得什么都不管不顧了。而大學生們也會用一種更加新潮的方式來吐槽這四年自身發生的變化。
大學四年堪比返祖,學生用“梗圖”吐槽4年變化,父母心情很復雜
有一種表情包叫梗圖,特別有梗,所以大學生們很喜歡用它來自嘲。有人說大學四年自己的作息變化是從一個正常人類慢慢變成蝙蝠了,意思就是到了大四這一年基本上就實現了晝伏夜出的狀態。
這張圖能概括很多大學生在上大學期間的這種變化。那為什么會這樣呢?肯定是因為父母不在身邊,雖說宿舍有宿管,但也不妨礙他們熬夜,再加上白天沒課的時候就只能用來睡大覺。在這樣的狀態下,他們漸漸對規則更加漠視了。
于是大一的時候還是好好的學生,可等到大四的時候,他們的劃水能力都快趕上海洋生物了。而且參加工作也并沒有讓大學生們變得更加勤快,相反還會讓一些人更加懈怠。簡單來說就是變得更油滑了,這可能也是人生的一個必經階段吧。
而上大學最應有的知識儲備卻漸漸減少了,高三被稱為學生的巔峰狀態,可到了大四基本上就和大猩猩、原始人差不多的狀態了。還有更好笑的是,大學確實是一個美容院,同時也是一個加工廠。
很多脾氣火爆的大學生在宿舍里以及在學校經歷一些事情之后,到了大四漸漸就變成了老年人那種佛系性格,對什么都不爭不搶。但本質上也是因為大學生們學得圓滑了,所以說在大學發生的這些變化并不一定就是不好的。
要想讓自己在大學階段不出現能力下滑等情況,必須從小就開始調整教育方式
我們得承認,大學期間出現的一些問題,雖說看似孩子已遠離家長,但實際上還得從家庭層面去解決。家長從小就要培養孩子一個觀念,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如在小學、初中階段,如果孩子能學會做飯,那么上大學時就不至于餓到自己。
而且在初中、高中之后,要盡量讓孩子參與一些家庭決策,比如以后報志愿的事,最好也問問他個人的意見,讓他明白自己做主張可能會帶來哪些好處與代價。
這樣當他在大學里想要隨波逐流時,就會考慮到自己的人生還得掌握在自己手里。另外就是教育層面和社會層面的相關事宜了。在大學里,如果一些課程能夠增設一些有關批判性思維或生活技能方面的內容。
并且如果能用小組項目學習這種方式代替部分傳統考試的話,可能會給大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這也相當于對他們的一種變相鍛煉。在社會層面,大學生們要學的還有很多,但也不要只培養學生單一的成功學思維模式,而應該讓他們擁有多元的價值觀。
在大學里,哪怕是所謂的荒廢度日,其實也有其存在的價值,比如學生可以慢慢考慮就業方向或者嘗試小眾職業,對于這些情況,大家要承認其合理性,這樣也能讓大學生們更有自我價值感。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