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刷完今年季后賽半決賽,我盯著屏幕直犯迷糊——步行者常規(guī)賽三分命中數(shù)排第16,居然干翻了三分第8的雄鹿和第2的騎士;尼克斯三分排第23,卻把三分第3的凱爾特人拉下馬。更離譜的是,雷霆三分第6淘汰了三分第27的掘金,森林狼三分第5連克湖人、勇士。這哪是“得三分者得天下”?分明是“得內線+中距離者得天下”。
雙塔,成了今年四強的標配。
兩年前看球,庫里、東契奇這些小個子最擅長“小打大”——錯位到內線,直接拔三分懲罰長人。現(xiàn)在四強倒好,個個擺起雙塔陣:步行者特納+西卡,替補還有布萊恩特和托平,卡萊爾恨不得讓雙塔全程在場;尼克斯更絕,軟了九年的唐斯,配上米切爾-羅賓遜后直接變“硬唐”,阿努諾比和哈特還能隨時補防;雷霆打掘金,哈爾滕+霍姆格倫不夠,連威廉姆斯都頂上,就為防死約基奇的內線殺傷;森林狼戈貝爾以前總被庫里軍訓,現(xiàn)在蘭德爾能換防,他終于不用當背景板了。
以前覺得雙塔是老古董戰(zhàn)術,現(xiàn)在看簡直是“防三分神器”。你想“小打大”?我直接換防,小個子對不上長人;你想強突?雙塔站在內線,籃下密度拉滿。那些靠三分吃飯的隊,要么被防得投不進,要么突進去就吃帽,能贏才怪。
中距離,才是真正的殺招。
雙塔雖好,可內線站滿了人,后衛(wèi)突破空間就小了。四強怎么解決?答案藏在“中距離”里——這招被三分潮按在地上摩擦了十年,今年又支棱起來了。
步行者西卡的中距離穩(wěn)得像計算器,內姆哈德和麥康納也能隨時拔;尼克斯布倫森靠中距離拿了關鍵先生,布里奇斯的中距離更是讓凱爾特人防不勝防;雷霆亞歷山大能拿MVP,復古中距離功不可沒,連發(fā)揮失常的杰威都有這手絕活;森林狼愛德華茲除了三分王,中距離也能硬解,蘭德爾的中距離更是球隊另一桿槍。
數(shù)據(jù)最誠實。季后賽打到現(xiàn)在,掘金投了166記三分聯(lián)盟第一,結果輸給雷霆;湖人場均13.6記三分排第6,勇士164記排第二,全被森林狼送走;凱爾特人156記三分第三,照樣栽在尼克斯手里。反而是三分排第四的步行者,穩(wěn)穩(wěn)贏了騎士。這哪是三分不行了?是光靠三分,真打不過有雙塔+中距離的隊伍。
有人可能要說,西部兩強是不是例外?別急,就算太陽和獨行俠還在,太陽有艾頓+濃眉雙塔,獨行俠有文班亞馬這個“移動中距離炮臺”,本質還是這倆套路。
庫里確實厲害,用三分帶起了一個時代。但過去十年,也就他一個人用三分拿了冠軍。今年四強的操作明擺著:籃球這東西,內線站不住、中距離不穩(wěn)當,光靠三分雨,終究是虛的。
你說,這算不算是NBA的“返璞歸真”?
聲明:本文中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不保證完全正確無誤,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