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清晨的陽光灑進連云港市東海縣安峰派出所“紅安”調解室,民警喬東洋和調解員王紹典正忙著整理材料,墻上的“調百家事 解千家難 暖萬人心”十二個大字熠熠生輝。“今天要調解老李家宅基地的事,得準備充分些。”喬東洋說道。
自2024年7月成立以來,“紅安”調解室以“紅”為魂、以“安”為責,累計調解糾紛149起,成功率高達98%,其中重大疑難糾紛23起,涉案金額超80萬元,真正實現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的治理目標,成為東海縣鄉村治理的一張亮麗名片。 紅色領航聚合力 多元共治筑根基
“紅安”二字寓意深刻,“紅”代表赤誠初心與紅色精神傳承,“安”則象征對平安穩定的不懈追求。調解室匯聚了社區民警、法律專家、人民調解員、心理醫生等多方力量,形成“專業+親和”的調解優勢。資深民警深諳民情,法律工作者提供法理支撐,鄉賢調解員以威望促信任,心理專家疏導情緒,構建起全覆蓋、多層次的矛盾化解網絡。
這個由派出所主導、多部門聯動的調解平臺,以其獨特的組織架構、工作方法和文化內涵,將安峰鎮常見的土地糾紛、情感糾紛、治安糾紛、勞資糾紛等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為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基層治理提供了值得借鑒的實踐樣本。
二四七法解民憂 情理交融化糾紛
面對復雜的基層矛盾,“紅安”團隊創新運用“二四七”工作法:通過場景預演和角色扮演兩種“演法”還原矛盾焦點,靈活采取解決、解釋、解圍、解氣四種“解法”打開群眾心結,最終實現村規、法治、利益等七重“認同”。
2024年10月,村民張某與王某因沖突致張某肋骨骨折,鑒定為輕傷二級,雙方就賠償金額僵持不下。今年2月,“紅安”團隊組織調解,采取“二四七”工作法,通過角色互換、法律講解、解困幫扶、解氣疏導等環節,最終成功調解這起矛盾糾紛,雙方握手言和,避免矛盾升級;今年1月,劉某家庭因新婚被褥問題爆發沖突,其家人發布視頻被多人轉發。調解室聯合村干部,采取“法律警示+情感疏導”雙軌策略,一方面闡明網絡謠言的法律責任,另一方面以親情為紐帶促成當面道歉,視頻得以下架,家庭關系重歸和睦。
六步調解促規范 基層善治譜新篇
從建立溝通平臺到總結提升,“紅安”團隊將調解細化為六個標準化步驟:建立溝通平臺、引導雙方陳述、分析問題本質、提出解決方案、促成達成共識、總結經驗教訓,確保每起糾紛“案結事了”。安峰派出所所長表示:“我們堅持早發現、全干預,把矛盾消弭在萌芽狀態。”
如今,“紅安”調解室已成為安峰鎮群眾心中的“公平秤”和“連心橋”。其“多元參與、法理情融合”的模式,正為鄉村振興中的基層治理提供可復制的“安峰方案”,成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
文/袁青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