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護航,民企何盼?
如何以法治力量為民營經濟注入發展新動能?
新法落地又將如何重塑光谷民營經濟發展格局?
在我國首部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首日,東湖高新區法院通過案例發布與專家解讀,為民營企業合規經營提供司法指引,這場“法治護航”的政企對話釋放了哪些重要信號?
5月20日下午,東湖高新區法院舉辦光谷·法官·薈第四十七期——“法護民企 智啟新程”專題交流活動,誠邀省人大代表、國藥控股湖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東杰,省政協委員、湖北今天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陳凌,區政法委、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光谷分中心代表,與高德紅外、傳神語聯、明德生物等2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代表共聚一堂。
典型案例發布
以“司法之名”護“民企之光”
“本次案例涉及商業活動中常見的‘背靠背’條款,這類條款往往源于甲方憑借其市場優勢地位,在合同中設定以第三方對其支付款項作為其向乙方支付貨款的前提條件。”
東湖高新區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程靜發布了《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合法權益典型案例匯編(二)》,涵蓋民營企業內部腐敗、技術人才競業限制、商業詆毀、文明理性善意執行等領域,重點聚焦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典型案例。
專家解讀
聚焦制度創新與司法實踐銜接
“這部法律的頒布具有里程碑意義。”
“法律明確要求司法機關在審理涉企案件時,需統籌考量司法裁判對企業經營、就業穩定及產業安全的影響。”
“司法服務應從‘事后救濟’向‘全程護航’延伸,通過司法大數據分析高頻風險點,幫助企業在經營中提前規避法律風險。”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侯卓教授作為主講嘉賓,結合自身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從《民營經濟促進法》的立法目標導入,從“公平競爭”“科技創新”“權益保護”等方面,展開解讀了《民營經濟促進法》的主要內容和改革方向,系統闡述了該法的理論與實務價值。
現場互動
與會代表共話法治護航新期待
明德生物
“《民營經濟促進法》是一部基礎性法律,地方政府和司法機關是否有具體的配套措施,確保法律的剛性要求落地?”
高德紅外
“大型企業的標準如何確定?中小企業之間又能否約定適用背靠背條款?”
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
光谷分中心
“當前部分中小企業存在要賬難、回款難等問題,該法律適用是否能追溯5月20日以前的糾紛?國家層面有無進一步細則條例或者是司法解釋出臺?”
忠三律所
“大型企業發包重要項目,越來越傾向于由大型國有企業或聯營企業作為主包中標,中小企業才能夠承包到項目,中小企業擁有主張權益的機會,但也可能引發大型企業對他們在中標時的潛在歧視,這種現象該如何看待?”
東湖高新區法院
審管辦主任
“《民營經濟促進法》第68條對背靠背條款效力進行了否定性評價,背后的價值考量是什么?”
“《民營經濟促進法》的落地需要‘立法指引’‘司法接力’‘行政協同’的三維聯動。司法機關既要精準把握法律原則,通過案例庫等制度工具增強裁判專業性;也要主動延伸服務,依托法治體檢、典型案例指引等機制推動企業雙向守法。”
“對于條款適用爭議,關鍵在于平衡保護力度與市場規律,用動態化、場景化的司法智慧讓法律‘長出牙齒’,既防止濫用權力,也避免權利虛化。”
侯卓教授對提問一一作答。
歸納總結
構建全鏈條司法服務矩陣
東湖高新區法院分黨組成員、副院長、執行局長吳新莉表示,法院將以《民營經濟促進法》的施行為契機,進一步深刻領會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立足審判職能,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用心用情用力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同時,也將繼續開展更多同堂培訓活動,邀請更多轄區企業代表和政法單位、行政機關、園區、街道,以學蓄能、以法護航,共同為光谷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力量。
本次專題活動通過“理論+案例+實務”的立體化研討模式,搭建起司法機關與民營企業直接溝通的橋梁,彰顯了用法治力量護航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的決心。隨著《民營經濟促進法》的落地,東湖高新區法院將持續以司法溫度呵護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為光谷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法治屏障。
來源&編輯:政治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