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在淅瀝的小雨中,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雙榆樹鄉雙榆樹村改造后的鹽堿地正在灌水打漿。如今,這片曾經的不毛之地,已成為畝產超過800斤的水田。
改造后的鹽堿地正在灌水打漿。新華社記者梁書斌 攝
鹽堿化是土地的“頑疾”,重度鹽堿地幾乎是不毛之地。而通過科學治理,可以提升土地質量,增加耕地面積。
大慶市國有資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澤鴻介紹,大慶市高度重視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工作,2023年9月成立大慶市生態修復項目建設指揮部,對全市鹽堿地改造和補充耕地項目進行統一組織、統一安排。
據了解,大慶市國有資本投資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大慶市地原生態修復發展有限公司作為項目建設單位,通過公開招標確定了土壤改良技術服務單位華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2024年,改造后的鹽堿地迎來收獲季。(受訪單位供圖)
近日,記者在大同區雙榆樹鄉雙榆樹村看到,華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技術研發部技術經理盧金海正在項目現場忙碌?!捌秸恋睾?,拋灑改良材料,再通過灌水打漿、排水等多道程序,達到洗鹽洗堿的目的,經檢測合格后插秧?!北R金海說。
據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大慶市分行黨委委員劉博介紹,大慶市分行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創新“農地+”系列融資模式,全力支持鹽堿地綜合治理。
在項目現場,大慶市地原生態修復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曲宏斌告訴記者,項目采用脫硫石膏改良技術,改良后土壤的pH均值由改良前的10.1降為7.8,含鹽量、堿化度等指標均符合水稻種植條件。
據介紹,此項目于2024年3月實施田間工程,4月進行土壤改良,5月種植,6月進入種植管護期。建設面積2531畝,形成水田2088畝。當年測產產量達到每畝858斤,總產量突破160萬斤,實現了當年改良、當年達產、當年驗收、當年入庫的工作目標。
“鹽堿地改造項目為支持當地鹽堿地綜合開發利用、保護生態環境貢獻了力量。我們將持續堅守‘三農'主場主責主業,做好金融支持和服務工作,全力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敝袊r業發展銀行大慶市分行行長姚程說。(記者梁書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