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梁永飛 通訊員 周方)當科技之光與傳統文化的瑰麗相遇,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西安市蓮湖區星火路小學的校園里,一場以"科技+文化"為主題的科技節活動正悄然綻放。同學們以實踐為筆、以創意為墨,在探索中觸摸科學真理,在傳承中感悟文化之美,用童真與智慧架起了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的彩虹橋。
在"科技筑夢"實驗展示環節,孩子們化身科學小達人,用靈巧的雙手揭開自然奧秘。二氧化碳滅火器實驗里,白霧升騰間詮釋著氣體密度的神奇;太陽系模型的旋轉軌跡中,行星運行的規律被指尖點亮;電磁現象的觀察臺上,無形的磁場化作鐵屑排列的詩行;而古色古香的龍骨水車制作,更讓千年水利智慧在齒輪轉動中重生。一段段精心錄制的實驗視頻,不僅記錄著科學原理的具象化呈現,更見證著少年們對未知世界的無畏叩問。
熱愛科學 崇尚創新
非遺尋蹤:青花瓷的釉色流淌著匠人匠心,扎染布上的藍白韻律藏著草木密碼,打鐵花的光影星河復刻出盛唐氣象。從造紙術的纖維脈絡到走馬燈的旋轉光影,從皮影戲的剪影江湖到日晷的時光刻度,孩子們用畫筆解碼非遺基因,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
詩語探秘:"野火燒不盡"中暗藏植物再生的科學密碼,"日照香爐生紫煙"里折射出光的散射原理。當李白的浪漫詩行遇上物理定律,當杜甫的蒼勁筆觸碰撞生態循環,詩詞不再只是文學經典,更成為探索科學的新視角。
自然筆記:手繪植物生長圖譜上,嫩芽破土、枝葉舒展的每個瞬間都被定格。孩子們以科學家般的細致觀察,用線條與色彩講述生命萌發的故事,在實踐中領悟"格物致知"的真諦。
這場科技與文化的交響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靈魂的滋養。當電磁現象與打鐵花的星火同頻共振,當龍骨水車與造紙術的智慧隔空對話,孩子們在古今交融中讀懂:科技是文明的引擎,文化是創新的根系。星火少年們正以探索的熱情點燃科學火種,以傳承的信念守護文化基因,在時代的長卷上書寫屬于他們的星辰大海。
科技啟迪智慧,文化潤澤心靈——這場關于未來的啟蒙,正在星火路小學的校園里,生根發芽,靜待花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