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青島黃海學院博物館與青島市少年宮攜手合作,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非遺體驗課——仿燒藍技藝。在青島黃海學院博物館袁老師的指導下,小朋友們親手觸摸傳統(tǒng)工藝,感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讓千年技藝在指尖“活”起來!
1
仿燒藍技藝:跨越時空的“藍”色浪漫
燒藍,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金屬工藝,以絢麗的色彩和精湛的技藝聞名于世,至今仍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代表。
在課堂上,袁琪冉老師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什么是非遺,講述了燒藍的歷史、制作工藝和文化價值。從掐絲、點藍到燒制,每一個步驟都凝聚著匠人的智慧與耐心。青少年們圍坐在一起,眼神中滿是好奇與期待,認真聆聽并與老師進行互動。
此次活動雖為仿燒藍,但同樣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2
小手創(chuàng)造大藝術(shù):孩子們的“藍”色初體驗
理論講解之后,便是令人期待的實踐環(huán)節(jié)。青少年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小心翼翼地拿起工具,開始自己的創(chuàng)作之旅。他們專注地調(diào)配色彩,試圖還原燒藍工藝那絢麗奪目的色澤。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更在與傳統(tǒng)工藝的親密接觸中,觸摸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溫度。他們相互交流創(chuàng)意,分享制作心得,歡聲笑語回蕩在活動現(xiàn)場。雖然初次嘗試,但孩子們的作品充滿童趣與創(chuàng)意,有的設計了傳統(tǒng)紋樣,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shù)品!
3
非遺進校園:讓傳統(tǒng)文化“活”在當下
此次合作不僅是技藝的傳授,更是文化的傳承。它是對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讓古老的技藝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fā)芽;它也是一座橋梁,連接起過去與未來,讓傳統(tǒng)文化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青島市少年宮的老師們感慨道:“看到孩子們專注的眼神和燦爛的笑容,我們更加堅信,非遺教育應該從小抓起,讓文化自信融入他們的成長歷程。”
未來
青島黃海學院博物館
將繼續(xù)開展
更多形式的非遺文化活動
讓更多青少年感受非遺魅力
共同守護我們的文化瑰寶
期待下次與大家
在非遺文化的奇妙之旅中
再次相遇!
咨詢方式:程老師 18678941123
文字:袁琪冉、付一帆
圖片:李安旭 、田佳琪 、王耀輝
視頻制作:韓超群
編輯排版:付一帆、袁琪冉
審核:郭瑞姝、毛波、鞏玉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