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10天就等來端午小長假。
壞消息:
過了端午假后,連續(xù)4個月沒有長假。
更怕的是,短短一個假期也無效游玩——
人擠人,酒店貴,景點打卡比上班打卡還累。
有沒有什么好的建議?
有請TVB——
江湖見
都說現(xiàn)在沒有好的武俠片了。
但真正的武俠風(fēng),或許不在屏幕上。
兩個發(fā)福的中年大叔,走進山川湖海,帶你打開一幅武俠地圖。
原來是他們——
黎耀祥與麥長青;
豬八戒與沙和尚;
劉醒哥與梁非凡。
熟人見面,分外“盞鬼”。
兩條“老臘肉”,仿佛回到少年時,一起浸玫瑰浴、撐艇仔、捉螃蟹、憶當(dāng)年、訴衷情……
開得了玩笑,也走得了真心。
喂喂,就是有點太曖昧了……
咳咳,別急著轉(zhuǎn)臺!
這的確是一檔正兒八經(jīng)的旅行綜藝。
這一次江湖相見,不僅因為倆人前緣情深,還與這第三人的名字脫不開關(guān)系——
金庸。
黎耀祥曾在《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等金庸劇中四度飾演“老頑童”周伯通,麥長青在《天龍八部》中飾演游坦之。
《江湖見》,見的便是金庸的江湖。
短短15集,每集23分鐘,以金庸小說為線索,穿梭八個省、二十多座城市。
△看看有沒有你的城市
這一路上,沒有刀光劍影,沒有江湖尋仇,更沒有多余無謂的嘉賓介紹與游戲環(huán)節(jié)。
每一集,都開門見山,直擊主題——
俠客們,吃什么?
先來打開“舌尖上的江湖”,人間煙火味十足。
第一道菜,南湖菱角。
“菱肉鮮甜嫩滑,清香爽脆,為天下之冠”,《射雕英雄傳》中的簡短描述,曾令多少人心生向往。
黎、麥二人,特地坐上木桶,泛舟南湖,現(xiàn)摘現(xiàn)吃。
看這“食過翻尋味”的表情,看這停不下的手與嘴。
金庸先生誠不我欺!
第二道菜,湖州粽子。
“浙江湖州所產(chǎn)粽子,米軟餡美,天下無雙。”(《鹿鼎記》)
為了一嘗美味,韋小寶硬是在粽子的邊角處擠出些米粒,偷吃一番。
黎耀祥先是忍不住化身韋小寶,學(xué)人偷吃。
但在美食面前,他還是大啖大啖吃了起來。
△端午快到了,真的有被種草到
當(dāng)然,聊到金庸美食,少不了黃蓉的“美食計”。
為了哄洪七公教靖哥哥功夫,黃蓉變著花樣給洪七公炮制美食。
“君子好逑湯”“二十四橋明月夜”“八寶肥鴨”……
書上虛構(gòu)的菜式,經(jīng)過落地改良后,一道道呈到眼前,看得人眼淚不爭氣地從嘴角流下。
好吃不好吃的另說,重要的是,滿足一下武俠迷的饞鬼胃。
尤為貼心的是,在每一集的片尾,還會附上餐館店名。
看來是真的關(guān)心觀眾的胃口。
還有武俠小說中,那些經(jīng)典地標(biāo)。
俠客們,和我們看到的是一樣的風(fēng)景嗎?
杭州的六和塔、嘉興的煙雨樓、湖北的襄陽城、湖南的岳陽樓、陜西的華山、大理的蒼山洱海……
不同于小紅書的網(wǎng)紅打卡風(fēng),或者是內(nèi)娛旅綜的花字+濾鏡。
《江湖見》的鏡頭,十分老實巴交。
遠景,是不加修飾的陰天江水。
近景,是掉皮脫色的梁上雕畫。
不出片,但真實,這跟我們普通人實地出游沒啥區(qū)別。
而《江湖見》的制作精良之處,在于會講出肉眼看不見的東西——
歷史與故事。
每到一處,黎、麥二人便會在一問一答、一捧一逗中,將當(dāng)?shù)氐墓适隆⒌涔舒告傅纴怼?/p>
或是金庸小說中,它的故事。
比如。
看到六和塔,倆人聊的,是《書劍恩仇錄》中紅花會囚禁乾隆,是《倚天屠龍記》中張翠山與殷素素定情。
看到煙雨樓,倆人納悶:“這小小樓臺,怎么受得了《射雕》中的‘群雄中秋大戰(zhàn)’?”
接著,便將煙雨樓的重建修葺歷史,三言兩語說清楚。
簡單來說,史上記載煙雨樓,要比現(xiàn)在的煙雨樓,寬敞廣闊得多,自然盛得下一個江湖的恩怨。
或是金庸與它的故事。
“華山論劍”,這個典故因金庸先生的一支筆,名響天下。
但直至2003年,金庸老先生才第一次親臨華山,并親筆題寫下“華山論劍碑”。
如今,斯人已逝,碑文仍在,江湖亦仍在。
對于金庸迷和TVB兒童來說,這檔節(jié)目,自然不容錯過。
有情懷亦能飲水飽。
可即使是非金庸迷、非TVB迷,看了也能有所收獲。
聽一聽歷史小故事——
原來,寫下傳世名篇《岳陽樓記》的范仲淹,一生從未去過岳陽樓。
get一些生活小技能——
大閘蟹肥不肥,就看第二只腳夠不夠硬,夠硬就夠肥。
一口氣將15集看下來,最直觀的感受:
踏實、貼地、舒服。
但說實話。
這就是一檔特別平實的旅游綜藝,逛景點、吃美食、講故事、聊人文,像是翻閱了一本《孤獨星球》。
實用有余,趣味一般。
這卻正正是內(nèi)娛的稀缺品——
終于有旅游綜藝,回歸到它的本色;
讓景點與風(fēng)物成為主角,將它們的故事與韻味放在臺前。
這可不是將鏡頭掃過美景,主持人照本宣科就夠了。
而是整個節(jié)目團隊的用心與下功夫。
《江湖見》的最后一集,鏡頭不再只對著黎、麥兩位主持人,還給到了幕后的工作人員。
原來,在正式啟動拍攝前,工作人員已經(jīng)進行了起碼3個月的籌備工作,資料搜集、行程安排、節(jié)目策劃、實地探訪……
很多時候,景點與景點之間,有五、六小時的長遠車程。
這樣的舟車勞累,工作人員要經(jīng)歷起碼兩次。
直到他們心里有底氣了,才敢將節(jié)目推到觀眾面前。
反觀內(nèi)娛的旅游綜藝。
近些年來,層出不窮,《花少》《再見愛人》《一路繁花》……
可一個個呢?
各種宣發(fā)、濾鏡、特效、環(huán)節(jié)設(shè)置,工作人員自然也是用心的,但似乎都用到旁門去了。
節(jié)奏慢,環(huán)節(jié)多。
從在家收拾行李開始拍,恨不得給出場嘉賓做一個360°全方位無死角的個人紀錄片。
干貨少,爭議多。
路上的景點介紹總是一晃而過,大半篇幅都是明星之間怎么趕路、花錢、起矛盾。
在這些旅綜中,第一主角,不是景點,不是明星,而是情緒與爭議。
似乎不扯頭花、不鬧矛盾、不假裝窮游、不設(shè)置規(guī)則,便無法完成一檔旅游綜藝。
這也導(dǎo)致了,當(dāng)我們想起這些綜藝,第一時間進入大腦的,往往不是路上的風(fēng)景,而是各種無休無止的爭端。
《花少》的“花學(xué)”、《再見愛人4》的“麥學(xué)”、《一路繁花》的“吃魚事件”。
內(nèi)娛旅綜,仿佛不是為了出門游玩,而是為了“殺人誅心”。
它們總是給人一種“如鯁在喉”的感覺。
我們似乎忘記了。
旅游與旅綜的存在,應(yīng)當(dāng)是看看世界有多廣闊。
跳出庸俗的日常,擁抱新奇的體驗,拓展人生的寬度。
一個至今難忘的古早旅綜片段,發(fā)生在《向世界出發(fā)》中。
周海媚站在撒哈拉沙漠上,看著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
陽光照在一望無垠的沙漠上,映得像一段絲滑的綢緞。
周海媚落淚了。
大自然好美啊——
美得讓人忍不住顫抖落淚,美得讓人情不自禁重新思考生命。
相較起來。
《江湖見》只是一杯溫吞的白開水。
放在今時今日,卻也足夠沁人心脾。
來,飲盡這杯“自來水”,我們江湖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