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華北的天陰得像扣了口鐵鍋,清明過了還冷颼颼的。
村里的王老漢蹲在麥田邊直嘆氣,剛拔節的麥苗被凍得蔫巴巴的。"清明前后一場霜,十年莊稼九年荒",老一輩傳下來的農諺真應驗了。氣象站早就發了預警,可到底咋護苗,新老法子碰出了分歧。
年輕人翻手機查農技視頻,說要趕緊噴葉面肥加防凍液。上歲數的攥著旱煙袋搖頭,說當年都是割青草蓋麥地,再潑上草木灰。
村東頭老張頭去年試過蓋地膜,說麥苗倒是沒凍壞,可后來返青慢了半個月。農技站小李來田里看了,說傳統法子保墑保暖有用,但得跟上科學補肥。他蹲在地里掰著麥苗數葉片,說現在麥穗分化期受凍,影響可不止眼前。
南方的梅雨季提前了,聽說湖南的稻農早就在檢修排水渠。
東北的李大姐更操心,五一前后的霜凍專盯剛出苗的玉米苗。
她去年用秸稈覆蓋法,苗子保住了,可后來地里招了不少蟲子。"土辦法得改良,不能光靠老經驗。
"小李這話讓老漢們直點頭。眼下最急的是分地塊處理,旺長田和弱苗田治法不一樣。
噴藥得趕在中午升溫時,早晚打藥容易傷苗,這細節好多人不知道。鎮上的農資店這幾天擠滿了人,葉面肥和防凍劑賣得飛快。有個大哥嘟囔著:"早知道多囤點草木灰,現在花錢買化肥,成本又高了。
"其實老輩人看云識天氣的本事還管用,只是得結合天氣預報更準。
就像王老漢說的,前幾天看西北天起黃云,就知道要降溫,可惜沒早動手。現在最關鍵的是別拖延,小麥拔節后每耽誤一天,減產風險就增三分。縣農業局發了明白紙,說葉面肥要配磷酸二氫鉀,連噴兩次效果最好。
可有些散戶犯難,家里沒噴霧器,雇人打藥又怕花錢。
這時候村里的互助組就顯身手了,幾家合伙租機器,工錢平攤還省時。我個人覺得,老經驗是寶,但得跟著科技變,就像手機都能看衛星云圖了,護苗法子哪能不變?去年河南有個村子,靠土法加農技,愣是把凍災損失降到了5%以下。
他們的秘訣就是提前三周灌防凍水,臨降溫前又補了遍有機肥。
數據擺在那兒,科學應對的地塊比單靠老法子的,畝產多收了80斤。現在該做的就三件事:趕緊查苗情、分類快追肥、備好防風障。
拿不準的趕緊找村農技員,別等苗子全凍壞了才著急。這場倒春寒給咱提了個醒,種地就得眼觀六路,老法子新科技都得用上。農時不等人,眼下多流點汗,秋后糧倉才飽滿,這話糙理不糙。
您家的麥田動手護了沒?要是有啥好法子,咱評論區里嘮嘮,種地就得互相幫襯著。最后記牢了:天老爺臉色變,咱莊稼人就得見招拆招,靠天不如靠自己,早準備才是硬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