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的旅游熱潮中,社交媒體滿是各地景區的打卡照、美食探店分享,高速路上排起的長隊、熱門景點摩肩接踵的人群,勾勒出一派繁榮的假日景象。然而,在這熱鬧背后,卻有一個令人深思的現象:在勞動節享受旅游休閑的群體,似乎很少見到真正一線勞動者的身影,正如人們所說,“真正的勞動者沒有資格旅游”,這句略帶無奈的話語,道出了現實的殘酷與不公。
一線勞動者構成了社會運轉的堅實基石。建筑工人們在烈日下搭建起高樓大廈,汗水浸透衣襟;環衛工人凌晨便穿梭在大街小巷,為城市帶來潔凈;外賣騎手風雨無阻地奔波,只為準時將餐食送到顧客手中;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人日復一日重復著單調的操作,保障產品的產出……他們的工作強度大、勞動時間長,全年無休是常態,請假更是奢侈。很多基層勞動者的工作崗位具有特殊性,一旦離開,工作無法正常運轉,老板也不會輕易批準假期,即便在法定節假日,他們也往往需要堅守崗位。
從經濟層面來看,一線勞動者的收入普遍不高。除去日常的生活開支、房租、子女教育等費用,所剩無幾,根本無力承擔旅游所需的交通、住宿、餐飲等高額費用。一張高鐵票、一晚景區周邊的酒店住宿,對于他們來說,可能就是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生活費。相比之下,旅游成為了一種“遙不可及”的消費。
此外,社會對勞動者權益的保障落實不到位,也是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盡管我國有明確的勞動法規定勞動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權利,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部分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漠視勞動者權益,肆意壓縮勞動者的休息時間。一些勞動者即使知道自己的權益被侵犯,也因擔心失去工作而不敢維護自身權益。
勞動節本是為了紀念勞動者、致敬勞動者,給予勞動者休息和放松的節日,但現實卻是真正的勞動者被排除在節日的“狂歡”之外。這不僅違背了勞動節設立的初衷,也折射出社會在保障勞動者權益方面存在的嚴重不足。
要改變這一現狀,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政府應加強勞動監察力度,嚴格執法,確保企業落實勞動者的休息休假制度,對違法違規企業進行嚴厲懲處;企業要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尊重勞動者的權益,合理安排工作與休息時間;社會各界也應關注一線勞動者群體,推動形成尊重勞動、保障勞動者權益的良好氛圍。同時,通過提高勞動者收入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勞動者有經濟能力享受休閑生活。
只有當每一位勞動者都能真正享受到應有的休息權利,在節假日擁有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機會,勞動節才真正回歸了它的本質意義,社會也才能更加公平、和諧、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