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巨云鵬
上海市靜安區泰興路蘇河灣街區商鋪眾多,尤以餐飲業為主,曾經餐廚油污經常堵塞共用管道,影響行人,也影響商戶生意。
這兩年,扎根在此的雜貨店店主魏勝有了一個新身份——街區黨支部書記。因為有相似的創業經歷,魏勝能“共情”店主們的需求。他帶領街區黨支部黨員,依托靜安“融網強格”工作機制,約請城管、環衛、市場監管所等部門現場辦公,共同商討治理方案。從“各人自掃門前雪”到“眾籌疏通共用管道”,凝聚起人心,也凝結起自治力。
長期以來,上海在社區黨建、樓宇黨建、園區黨建、互聯網企業黨建等方面積累了創新經驗。如今,面對數量龐大、分布廣泛的沿街商鋪、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小個專”群體,以及隨平臺經濟等新業態勃興而涌現的新就業群體,原有方式難以有效覆蓋。
自2024年起,上海市進一步創新實踐,深入推進新興領域黨的組織體系全覆蓋攻堅行動,重點聚焦“街面上”“小個專”“新就業群體”,探索以街區黨組織兜底為主,結合實際靈活建立各類黨組織的方式,彌補城市基層黨建縫隙,拓寬做實街區群眾工作,讓每個群體都感受到黨組織就在身邊。
近日,記者深入走訪上海多個街鎮,實地了解基層黨建新變化。
以“鐵打的營盤”凝聚“流水的兵”
徐匯區天平路街道地處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轄區內有戶籍人口8.6萬余人,有4000多家各類經營主體、2萬余名從業人員。
過去,天平路街道的黨建工作呈現兩種不同的情況。
一種情況是,企事業單位、居民小區范圍明確、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較有保障,街道21個居民區均成立了黨組織;轄區內100余家單位還共同組建了區域黨建聯建平臺。
另一種情況是,街道范圍內沿街商鋪1400多家,咖啡店、修車鋪、小餐館……業態豐富,但與黨組織的關系并不密切。“過去‘小個專’多與職能部門打交道,但跟他們說起黨組織,有群眾說‘沒太打過交道’,有黨員說‘黨組織關系在老家,不在上海過組織生活’。”天平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王慧說。
在奉賢區金匯鎮經營辦公用品商店的賴陳飛也有困惑。她是浙江人,在金匯鎮工作生活了近20年,想加入黨組織,但“不知道去哪里找黨組織,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符合入黨的條件”。
“像她這樣外來經商、務工的‘小個專’群體,遠離家鄉,平常忙到晚上才回到所居住的社區,往往也不參加商會、協會類組織,想找黨組織,確實‘有心無力’。”金匯鎮黨委組織委員王偉說。
為解決這類問題,街區黨組織應運而生。上海市打破傳統“單位制”組建的覆蓋模式,以具有地域性特點的“鐵打的營盤”組織凝聚新興領域“流水的兵”。如金匯鎮,根據區域特點成立了6個街區黨支部,辦公點就設在綜合網格黨群服務中心,讓群眾在街面上也能找得到黨組織。金匯鎮第一街區黨支部成立后,賴陳飛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現在已成為積極分子。
如今,上海加快對街面上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專業市場和新就業群體的組織體系全覆蓋,目前,已新建街區黨組織902個,覆蓋經營主體42.74萬家、各類人群282.05萬人。
“一個支部一件實事”,為群眾排憂解難
“自從當上街區黨支部書記,高跟鞋就成了擺設,平底鞋成了我的親密戰友。”閔行區顓橋鎮顓橋街區黨支部書記朱梅玲說,離商戶和群眾更近了,走訪服務也更經常、更高效了。她帶領街區黨支部幫辦店鋪招牌審批、裝修垃圾清運;收集各方意見建議,推動解決光華創意街的亂停車問題……“有難題,找支部”成為越來越多商戶的習慣。
按照“建起來、轉起來、實起來、活起來”目標,上海市抓牢抓實街區黨支部的班子配備。各街鎮以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下派為主渠道,遴選黨性強、能力強、意愿強的1000多名工作人員擔任街區黨支部班子成員。
同時,上海市堅持抓好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發揮,持續開展“一個支部一件實事”活動,推動各新興領域黨組織明確支部黨員包干聯系“小個專”和新就業群體數量和任務。各新建黨支部研究確定“一個支部一件實事”1600余件。
天平路街道咖啡行業黨支部書記李彬彬,至今仍記得自己去一家咖啡店走訪時的場景。
一名00后店員,原以為李彬彬是來檢查的,態度比較冷淡。待她表明身份和來意后,兩人加上了微信。
不久后,李彬彬發現這名店員失業了,正在求職。她通過支部建立的微信群代為發布求職信息,很快就有咖啡店響應,錄用了這名店員。
“推進全覆蓋,就是要通過黨的組織建設,團結、服務基層黨員群眾,解決他們工作、生活中的難點、痛點。”王慧說。
隨著上海新興領域黨的組織體系全覆蓋攻堅行動持續深入,這樣的故事不斷涌現。
去年7月的一天,普陀區長征鎮一家貿易企業突然停電,空調、電腦用不了,導致無法辦公,但正有訂單急需處理。聞訊后,屬地祥和街區黨支部書記郝璇騰出黨群服務中心的辦公室,給企業作臨時辦公點,又主動聯系物業公司緊急搶修,解了燃眉之急。
在浦東新區金橋鎮,地鐵站到各大企業園區都有一定距離,員工上班“最后一公里”非常不便。金橋開發區下屬的街區黨組織經過詳細調研,收集“上班族”通勤需求,與公交公司積極協商,推動開通了從地鐵站到園區的短駁車線路。
如今,上海市推動街區黨支部實地走訪聯系,收集街面經營主體、新就業群體有關經營發展、生活服務、技能提升等訴求,已解決問題2.5萬余個;對暫未解決的問題做好解釋說明,確保事事有回音。
“多格合一”,提升超大城市治理效能
“隨著攻堅行動的深入開展,超大城市基層黨建底圖更加完整,系統提升基層黨建質效的底板不斷鞏固,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打下扎實基礎。”上海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表示。
2024年12月,上海市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堅持黨建引領推進“多格合一”不斷探索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新路的意見》,上海市委社會工作部、市城運中心推動各區完善綜合網格劃分標準,將城運網格、警務網格、綜治網格等多種網格“合一”,以黨建為引領,強化綜合網格牽頭抓總、力量整合、責任落實等功能,形成城市基層治理合力。
“通過黨建引領,一些難以分清責任部門或者責任‘多頭’的問題,特別是群眾有需求的‘身邊小事’,得到及時妥善解決。”青浦區趙巷鎮黨委副書記沈健說。
在趙巷鎮環寶龍綜合網格區域內,道路無證設攤一直是市民反映的突出問題。在過去,執法部門作為單一主體,處置效果不佳。在黨建引領推進“多格合一”后,兼任環寶龍綜合網格網格長的沈健牽頭協調綜合行政執法隊、派出所、附近居委會等單位共同處置,一方面引導攤主規范經營,一方面搭建平臺與一些攤主當面溝通,了解生活和就業情況,幫助其中部分人員實現就業,有效緩解了無證設攤問題。
在普陀區長征鎮,一家小商戶店主反映,由于門牌號被錯換,店鋪營業執照面臨無法續期的困難。
過去,商戶要“多頭跑”才能解決這個問題:門牌號錯誤,得找派出所;證照問題要找市場監管所……如今,“多格合一”將多部門單位納入“一張綜合網”,市場監管所第一時間出具臨時證明;派出所調取原始登記表,重新制作門牌,鎮平安辦48小時內完成了門牌更換。
廣泛建設網格黨建聯席會議,定期分析研究群眾訴求辦理情況,協商解決疑難復雜問題。在上海,通過“多格合一”,實現對治理問題的快速響應和處置。目前,全市已經形成800多個綜合網格,各條線部門已派駐或下沉網格工作力量1.7萬余人。伴隨全市新興領域黨的組織體系全覆蓋不斷向樓宇、園區等拓展延伸,有效填補城市基層黨建的縫隙,各領域黨組織互聯互補互動更加緊密有力。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0日 19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