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講席教授、民意與輿情調查研究中心主任鐘楊教授團隊發布《2025年中國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調查報告》,對全國35個主要城市的公共服務滿意度進行系統評價,結果顯示民眾對我國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處于較高水平,上海在多項指標中表現突出。
此次調查于2025年3月至4月開展,上海交通大學民意與輿情調查研究中心通過線上分層隨機抽樣,對每個城市抽取100個樣本,并依據當地七普人口數據設置年齡和性別配額,確保樣本結構與當地人口結構一致。經邏輯甄別與人工審核雙重篩選,最終保留有效樣本3500個。
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頗高,74.14%的受訪者給出8分及以上評價。在具體議題方面,“社會治安”“中小學教育”“城市的數字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等議題獲得8分以上評價的比例均超70% 。從“基本公共服務未來預期”來看,93.26%的受訪者給出8分以上評價,體現民眾對“人民城市”治理理念的認同和對城市未來發展的信心。
在“政府工作效能”維度,民眾滿意度提升顯著?!罢咧贫ㄟ^程中的公民參與情況”“公職人員服務態度”“公共政策對公民意見的吸納程度”“公共信息獲取的便利程度”“公職人員辦事效率”等指標均獲得較高滿意度。其中,“政府公開開支情況”滿意度略低,為66.23%。78.63%的受訪者對所在城市市政府信任度給予正面評價。
上海在此次調查中成績斐然。“基本公共服務整體滿意度”在35個城市中并列第三,多項指標更是獨占鰲頭。在基本公共服務維度,“基礎設施建設滿意度”“社會保障滿意度” “公立醫院服務滿意度” “中小學教育滿意度”均排名第一;在政府工作效能維度,“公職人員辦事效率” “公職人員服務態度”等六個指標,上海同樣位居榜首。
不過,調查也指出城市公共服務存在“兩大失衡”問題:一是“硬性資源供給與軟性人文價值融入”的失衡,在資源供給豐富的同時,人文關懷價值理念融入面臨數字化治理挑戰;二是“區域間發展”的失衡,區域間公共服務居民滿意度差異較大。對此,地方政府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結合自身資源稟賦,階段性、精準性地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目前,我國城市公共服務在民眾滿意度上取得了良好成績,上海的精細化治理經驗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鑒范例。未來,如何破解“兩大失衡”問題,進一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務質量,將成為城市治理的關鍵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