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佬”的世界里,你想象不到他們下一次拋竿,能帶來什么樣的驚喜。
近期,安徽一釣魚男子野外釣魚發現成群“溪石斑”,大的有半斤重,幾乎肥成了“豬樣”。今天就帶大家看一看,到底啥樣的溪石斑,能長這么大。
一、安徽男子釣到肥成“豬樣”的溪石斑
2025年5月14日,一位來自安徽黃山的釣魚男子@濤,在野外釣魚時竟然捅了“溪石斑窩”!一條不足一米寬的水溝里,大量溪石斑成群游動,大的足有半斤重。
來源:安徽黃山釣友@濤
在男子發的視頻中,里面好幾條溪石斑肚子圓滾滾的,愣是肥成了“豬樣”,看后誰還說溪石斑長不大?
“又到了狂拉溪石斑的季節了,兄弟們!”男子在發視頻的時候,說了這么一句話。據小編猜測,這條水溝里的溪石斑,應該是男子釣到之后,順手放里面的。
這些溪石斑在游動的時候,甚至連身子都轉不開,調個頭都很困難。
足見里面的溪石斑到底有多大。
網友看后直呼:“這石斑咋長得豬一樣,那么胖。”
另有網友表示:這個是新品種……豬石斑。
一位湖北網友看后說:“這個大的(溪石斑),最起碼7兩……”
通常情況下,溪石斑也就比麥穗魚大一些,二者的外形有點相像,但個頭都很小,溪石斑一般能長到1-2兩就算大的了,超過半斤重的都少之又少。
有網友看到這么大的溪石斑,感覺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評論區問發視頻的男子:“咋養的?這么肥……”
這一句發問,把釣魚男子也整懵了,隨后回復稱:“沒養,釣上來就是這樣。”
還有網友好像有點不甘心,直接在評論區問:“有沒有見過(這樣的)溪石斑,半斤重……”
發視頻的釣魚男子略帶“自豪”地回復:這下見過了吧。此時此刻,在男子心里估計自己是這個評論區中“最靚的仔”。
二、溪石斑為啥能長成“豬樣”?
說到溪石斑,咱們釣魚人都不陌生。
在很多釣友的印象里,溪石斑也就三指寬,在山澗小溪里常見,個頭一般也就10幾厘米。
這次安徽釣友釣到的溪石斑,大的足有半斤重,直接打破了一些網友的認知。有“70后”的網友表示,只有小時候才見到過這么大的;還有網友直呼“石斑魚養成了錦鯉的身材。”
溪石斑長成“豬石斑”,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這可能和它們生長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溪石斑對水質要求極高,有“水質監測員”之稱,在一些山溪里面數量較多,如果環境足夠好,它們的體型也可能突破上限。
加上最近幾年禁漁,電捕魚等捕撈現象大幅度下降,這給野外的溪石斑帶來了良好的生長環境,導致它們越長越大。
同時,5-7月份是溪石斑繁殖的季節,母魚會提前囤積脂肪準備產卵。這時候的溪石斑,魚籽重量都能占體重的30%甚至更多!
從男子釣到的那條“豬石斑”來看,圓滾滾的肚子里面估計全是魚籽,從這一點推測,這些長成“豬樣”的溪石斑,應該馬上就要產卵了。
三、產卵季的溪石斑:該吃還是該放?
按道理來說,釣到這樣的“大肚子魚”,釣友一般都會將其放掉,這樣垂釣資源才能越來越好。
評論區也有不少網友,呼吁男子將大的那條母魚放了。
但也有不少嘴饞的網友,想要嘗一嘗這魚啥味道。
一位浙江網友稱:“魚籽肯定很多,我就喜歡吃魚籽。”
溪石斑又稱“光唇魚”,主要分布在江浙、安徽、福建、江西等地,多生活在淺水溪流當中,這個季節正是它們產卵的時候,所以看起來都比較肥。
同時,溪石斑數量較多,在北方地區就像麥穗魚一樣,并不算是什么稀有物種,有人想著要嘗嘗鮮也無可厚非。這種魚別看體型小,裹上面粉油炸一下,吃起來也是嘎嘣脆。
但吃貨們可別忘了一點:溪石斑的魚卵不能吃!溪石斑的魚卵不能吃!溪石斑的魚卵不能吃!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它們的魚卵含有劇毒蛋白,且比較耐高溫,煮半小時都滅不干凈!如果食用過量,有可能導致腹瀉、嘔吐的癥狀。同時,家里的貓狗如果不小心吃了它的魚卵,嚴重的會引起死亡。
所以在吃之前,一定要把魚卵清理干凈才行。
當然,如果釣到的數量過多,建議釣友們還是把大肚子的母魚放生為好,畢竟資源好了,大家的垂釣體驗也能得到好的提升,這對于所有釣友來說,都是一件大好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