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釣魚,誰還沒見過那河邊一溜折疊凳和釣竿,老頭子一坐一天,仿佛世界都靜止了,這畫面本來是專屬退休大爺的,但現在在不少經濟不發達的地方,年輕人也開始扎堆釣魚,你說新不新鮮,5月20日,盧克文的那條熱帖直接點名——原來這些年,農村小鎮的年輕人從打牌轉去釣魚,風氣大變,背后其實藏著不小的社會密碼,這事一度在評論區里炸了鍋,大家都在問,這轉變到底好不好,能不能持久
先說冷知識,其實釣魚這玩意兒,門檻真不高,別看有些人裝備講究得跟開盲盒似的,普通人一根竿子一包餌,河邊隨便找個地兒,甩一天線也花不了幾個錢,這就是最大優勢,便宜、健康、還能打發時間,拿來跟打牌比,簡直是降維打擊,畢竟打牌從來不是“低成本游戲,輸了錢事小,毀了家庭的例子大家都聽過,所以說,釣魚火起來,絕非偶然,盧克文的中年親戚說得直白:年輕人現在愿意釣魚,不光是消遣,還是主動避坑,誰家不怕打牌打出事啊
但問題也來了,釣魚到底能火多久,真能成為年輕人標配嗎,這里得潑點冷水,釣魚其實是個“耐心局,頭幾天新鮮,三個月能堅持下來的沒幾個,別看現在河邊人多,等風頭過了,剩下的還是那批“真愛粉,這跟健身房年卡買了三天打卡,后面就成了“捐款,道理差不多,釣魚看著佛系,實則考驗耐性,能把時間熬下去的才有資格在圈子里混
再說娛樂方式的變遷,盧克文曬過一張表,三年前和現在的主流娛樂方式對比,釣魚人數沒怎么變,算是小眾里的穩定派,反倒是那些花錢多的娛樂方式——唱K、泡網吧、下館子——都在慢慢縮水,疫情、經濟壓力、消費降級,這些詞聽起來挺大,但落到個人,就是“我有空但沒錢,那怎么辦,能白嫖的娛樂方式自然成了香餑餑,釣魚正好踩在這個點上,既不燒錢,也不掉檔次,關鍵還能發朋友圈,曬曬漁獲,刷點存在感
不過也別把釣魚神化了,說白了,它跟打牌、聚會、刷短視頻一樣,是一種“消磨而非“創造,短期能讓人靜心、遠離是非,但長久下去,還是填補生活空白的一種方式,尤其是經濟不發達地區,青年就業和出路本來就有限,釣魚火了,頂多算是大家有了新的“集體刷副本的理由,不能指望它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換句話說,釣魚能讓人遠離爛牌桌,但不能讓人真正自我成長,能釣出“陶淵明畢竟太少
輿論視角看,這波釣魚熱還真不是偶然,別忘了短視頻平臺的推波助瀾,什么“釣魚佬日常“一手拉桿一手泡面,再加點慢動作剪輯,直接拿捏住年輕人對“慢生活的向往,這跟前幾年“露營熱有點像,大家都在找一種能曬圈又不太燒錢的生活方式,釣魚正好踩中這波流量密碼,所以河邊多了年輕人,也多了拍視頻的
但真要說釣魚能成為社會穩定劑,還是有點夸張,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漂浮的浮漂里找到安慰,更多人是刷完一波釣魚視頻、過把癮就走,熱度過去,留在河邊的,還是那批資深老釣友,年輕人要是找不到更好的出路,遲早還得回到“無聊循環里,這才是最扎心的現實
說到底,釣魚在經濟不發達地區變成主流,是大環境下的無奈選擇,也是一種合理的自我調節,至少比以前打牌鬧事好太多,至于能不能持續火下去,還得看年輕人有多少耐性、現實壓力能不能緩解,娛樂方式的變遷,歸根結底還是生活水平的晴雨表
最后,這波釣魚風潮未必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它的流行,確實反映出一代人對“低成本、低風險消遣的集體選擇,也許下一個風口就在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誰又能說準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