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與巴基坦在兩國邊界發生一場震驚全球的空戰,不僅讓交戰的印巴兩國陷入戰術謎團,也把出售武器的法國與中國帶進激烈的軍事辯論之中。媒體對中國造殲-10CE與霹靂-15導彈的表現感到震驚,但雙方真實的交戰歷程依然是撲朔迷離。
據資深的軍事評論人士推演印巴空戰,認為印度持著演戲心態過于大意而導致失敗,而巴方在中國武器加持下,出奇兵伏擊致勝,讓中國軍工企業成為這場沖突的最大亮點。許多專家評論說,這是中國國防工業的“DeepSeek時刻”,象征中國武器系統首度在實戰中登場并獲注目,“DeepSeek時刻”是指今年1月中國AI新創公司以具成本效益的技術震撼美國科技巨頭的事件。
這次印巴沖突是的結果令人相當意外,因為打從一開始印度完全沒有預期到會有這場空戰,原因有二:首先,印度的戰機只在其邊境內航行,與過去一樣使用中遠程武器轟炸位于兩國邊境那些殺害26名印度游客的恐怖分子據點,印軍不只沒有越境,而且還提前把打擊目標通知巴方。
這是印方長期以來刻意將克什米爾的虔誠軍與巴基斯坦切割開來的政策,因此大量的戰機刻意不越界,也沒有料到會遭到巴方的伏擊。印軍的目的只是在對殺害印度游客的虔誠軍進行報復,當然也就沒有與巴方空戰的準備,并通知巴方將要打擊的目標。
▲經過不斷地改進,殲-10C的性能愈來愈好。新華社
其次,印度的做法其實只是要對印度游客遭殺害一事給國內一個交代,按過去的經驗,巴方也會在印軍行動過后,對印度邊境的部份區域進行回擊,各自對內在形式上交差了事。
正因為印度的這種心態,所以事先通知巴方要打擊的地點,避免沖突外溢,而且出動72架次戰機上搭載大多數都是對地攻擊武器,航行全程開著雷達,預警機與地面雷達沒有做相應的預案,這種布署給了巴方輕松地進行突襲的機會。
巴方在印軍行動前提前部署了預警機,依印方通告的攻擊地點摸清了印軍3個空中集群,隨后預警機后撤,把配備霹靂-15中長程導彈的殲-10CE中隊部署至邊境,戰機全程關閉雷達,依預警機給的目標數據發射霹靂-15進行襲擊,發射后即后撤,由預警機接手遠程制導擊中目標。
至于印方的預警機與戰機為何對巴方發射的霹靂-15導彈沒有反應,分析認為是印軍手上沒有霹靂-15的雷達數據,這項數據目前只有中國與巴基斯坦擁有,所以印方預警機與戰機都無法分辨霹靂-15在雷達上的訊號,分不清它是對地攻擊或是空攻擊武器,等到導彈接近時已經來不及做機動閃避反應。
▲早在5月初巴基斯坦特別展示JF-17的全副武裝,其中空對空霹靂-15導彈極受矚目。
這場以突襲為主要戰術的空戰如果換成其他的戰機與導彈,同樣的交戰場景下用什么戰機其實差別都不大。這種屬于單向透明的偷襲戰術也很難復制,如果再打一場,將很難有相同的戰果。損失至少2架戰機(巴基斯坦官方稱擊落6架)的印度而言,應該算是輕忽造成的戰略失誤,除了指揮官應該負責之外,只想輕描淡寫對恐怖分子扔幾顆炸彈在政治上交差了事的政治領導人也應該追究責任。
當然,72架戰機出動還被偷襲實在是太丟臉了,印度隨后用大量無人機反擊,打掉了一套防空雷達、一架地面上的預警機與多個軍事目標作為報復。
▲印度購入的法國飆風戰機。
在這場戰事中受益最大的,當然是中國制造的殲-10CE戰機因此名氣大盛,對其未來的外銷市場有很大的助推力量。而這場戰事也表明,在體系作戰愈發精細的現代空戰中,先進戰機的作用已逐漸降低,成為單純的武器發射平臺。
以這次沖突為例,如果把殲-10CE換成其他3代或4代戰機,只要是功能較強的預警機都能進行。唯一比較關鍵的是中長程導彈的可靠率,如果巴方的6枚或5枚霹靂-15全部命中,那得摔掉好幾個印度文武高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