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 年,李啟銘出生在河北保定一個 “雙優家庭”。
父親李剛是當地公安局副局長,母親在大型國企擔任管理層,這樣的家境放在任何時代,都是讓人羨慕的 “頂配投胎”。
小時候的李啟銘,出門有司機接送,生日宴能擺十幾桌,想要的玩具從來不用開口要。
在學校里,老師對他格外客氣,同學家長見了面也總是笑臉相迎。
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自己和別人 “不一樣”,是可以 “例外” 的。
父親李剛那句 “不要惹事,但也別怕事,出事了有我在”,成了他童年最深刻的記憶。
這句話像一把雙刃劍,前半句教會他 “收斂”,后半句卻給他埋下了 “兜底” 的僥幸。
上初中時,他因為同學不小心碰掉了他的書本,就帶著幾個高年級學生把人堵在廁所;
高中時,因為老師批評了他考試作弊,他竟然往老師的茶杯里倒膠水。
每次闖禍后,李剛要么是托關系賠錢了事,要么是找學校 “協調處理”,從來沒有讓兒子真正面對過后果。
有人說,溺愛孩子的父母,其實是在給孩子的人生挖坑。
李啟銘的成長軌跡,完美印證了這句話。當別的孩子在學習如何遵守規則時,他在學習如何用 “背景” 打破規則;
當別的孩子在體會挫折后的成長時,他在享受 “有人兜底” 的輕松。
這種扭曲的成長環境,讓他逐漸形成了一套畸形的價值觀:只要爸爸的權力還在,自己就永遠能 “例外”。
醉駕撞人喊出 “我爸是李剛”
2010 年 10 月 16 日的夜晚,是改變兩個家庭命運的轉折點。
那晚,22 歲的李啟銘和朋友在酒吧喝了整整 3 瓶白酒,散場時已是凌晨。
他搖搖晃晃地坐進自己的黑色轎車,踩著油門就往河北大學開去。
酒精模糊了他的視線,也沖散了最后一絲理智。
在學校門口的小路上,他以超過 80 公里的時速,撞上了正在散步的兩名女生。
“砰” 的一聲巨響后,車并沒有停下來。副駕駛的朋友嚇得大喊:“撞人了!”
李啟銘卻瞇著眼睛罵了句:“少廢話,趕緊走!”
直到車子被路邊的路障卡住,他才不耐煩地搖下車窗。
這時,周圍已經圍滿了學生,有人尖叫著 “快叫救護車”,有人拿出手機拍照。
李啟銘掃了一眼人群,突然露出了不屑的冷笑:“你們敢管閑事?我爸是李剛!有本事去告我啊!”
這句話像扔進火藥桶的火星,瞬間在網絡上炸開了鍋。
短短幾個小時,“我爸是李剛” 成了全網最熱的關鍵詞,無數網友開始深挖這對父子的過往。
很快,人們發現了更多觸目驚心的事實:李啟銘大學期間多次因打架被學校警告,卻從未被處分;
他曾在校園里開豪車狂飆,撞傷過一名保安,最后卻不了了之;
甚至有同學爆料,他在宿舍里公開說過 “我爸一句話,能讓咱們系主任下崗”。
這場原本普通的交通肇事案,突然變成了一面照妖鏡,照出了特權階層的傲慢與張狂。
網友們憤怒了: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可能因為一場車禍失去生命,而肇事者卻以為只要搬出父親,就能逃避法律的制裁?
出獄 8 年:從 “官二代” 到刷墻工
2011 年 1 月 30 日,李啟銘因交通肇事罪被判有期徒刑 6 年。
判決書中特別提到:“其犯罪情節惡劣,且毫無悔罪表現,應從重處罰。”
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 “官二代”,終于走進了看守所的鐵門。
2016 年出獄那天,監獄門口擠滿了記者,卻沒有一個家人來接他。
他穿著入獄時的舊衣服,低頭穿過人群,消失在寒風里。
據知情人透露,李剛在兒子入獄后不久就被撤職查辦,母親也因受不了輿論壓力,遠走他鄉,再也沒和他聯系過。
失去了 “保護傘” 的李啟銘,很快嘗到了生活的殘酷。
他投出的簡歷石沉大海,別說大企業,就連小餐館都不愿意雇傭一個有犯罪記錄的人。
曾經稱兄道弟的 “朋友”,有的在朋友圈里曬他的判決書截圖,有的直接拉黑了他的微信。
走投無路時,他只能去建筑工地搬磚,每天在烈日下扛著水泥袋,賺那幾十塊錢的辛苦錢。
如今的他,租住在城郊的老小區里,屋子不到 20 平米,擺著一張床和一個二手衣柜。
每天早上五點半,他就背著刷墻工具去勞務市場等活,遇到活多時,一天能賺 200 塊,沒活時只能啃饅頭就咸菜。
鄰居們說,他很少和人說話,偶爾碰到,也總是低著頭匆匆走過,眼神里全是自卑和滄桑。
有人說,他的下場是 “活該”,但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個家庭教育的悲劇。
李剛以為用權力為兒子鋪路,是對他的 “保護”,卻不知道,真正的愛,是教會孩子敬畏規則、承擔責任。
當父母用縱容代替管教,用特權代替原則,孩子早晚會在 “例外” 的幻覺中,撞上無法逃避的現實高墻。
比 “我爸是李剛” 更可怕的,是父母對規則的漠視。
這場持續了十幾年的鬧劇,留給我們最深刻的教訓,不是 “莫XX,裝X遭雷劈” 的段子式調侃,而是家庭教育中 “界限感” 的缺失。
當李剛在兒子闖禍后說出 “出事了有我在” 時,他不知道,自己正在親手拆除孩子人身的 “安全護欄”;
當他用權力為兒子擺平一次次麻煩時,他更不知道,這些看似 “捷徑” 的選擇,正在把兒子推向更深的深淵。
每個孩子生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畫筆。
你教會他尊重法律,他就懂得什么是底線;
你教會他承擔責任,他就知道什么是擔當。
否則,今天你替他擋住的風雨,明天可能會變成淹沒他的洪水;今天你為他撐起的 “保護傘”,可能會成為困住他的 “牢籠”。
愿所有父母都能明白:真正的愛,不是讓孩子成為 “例外”,而是讓他學會在規則中自由生長。
畢竟,這世上從來沒有 “永遠有效的特權”,但總有一天會來的 “因果報應”。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干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