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正式登陸港股了。
5月20日,寧德時代在港上市。截至發稿,他們的市值超過1.35萬億港元。
此次IPO,中國石化、科威特投資局、高瓴、高毅資產、UBS資管、橡樹資本、韓國未來資產、加拿大皇家銀行、中國太保、泰康、博裕資本、景林、洛陽科創、中郵理財等23名基石投資者共拿出約26.28億美元(約205.49億港元)。
在招股期間,這家公司的公眾認購倍數超過120倍,融資申購額超過2822億港元。從目前的認購結果來看,寧德時代募資金額將達到410億港元,不僅成為繼快手之后香港市場規模最大的上市項目,同時還有望成為2025年全球最大IPO。
“寧王”赴港上市,曾毓群身價超3000億
在寧德時代發展過程中,曾毓群扮演著靈魂人物的角色。
出生在福建寧德一個農村家庭的曾毓群,17歲考入上海交通大學船舶工程系。雖然在本科畢業后被分配到福建一家國企,但3個月后看到廣東電子產業發展機遇的他選擇加入日企TDK旗下的東莞新科磁電廠,一做便是十年。
直到1999年,曾毓群在香港參與創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第一次創業便做起手機鋰電池。六年后,雖然ATL被TDK收購,但他繼續做著與電池相關的業務,還于2008年主導設立動力電池事業部。
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2011年。由于當時政策規定動力電池不能由全外資生產,于是看好動力電池發展的曾毓群等人決定將ATL的動力電池業務獨立出來,這才有了現在的寧德時代。
隨著與德國寶馬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寧德時代不僅真正了解到車企的真實需求,同時還于2014年便開始布局海外業務。與此同時,他們開始發力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并在政策的支持下得以迅速發展。
2016年,這家公司正式啟動首輪融資,并在拿到君聯資本、深創投、一村資本等15位投資人的30億元后,估值達到210億元。此后,云鋒基金、博裕資本、國投創新等投資者也成為他們的股東。
有眾多投資者提供的海量資金,再加上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崛起,主攻三元鋰電池的寧德時代于2017年超越比亞迪,并連續8年在全球動力電池使用量上位居世界第一。
到了2018年6月,寧德時代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首日大漲44%,市值高達786億元。3年后,他們的股價首次突破萬億元,“寧王”的稱呼也隨之廣為流傳。與此同時,中國香港永久性居民曾毓群的身價水漲船高,于2021年成為香港首富。
在A股掛牌近7年后,這家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創新科技公司又成功登陸港股,市值超過1.35萬億港元。至于持股約22.66%的曾毓群,身價也超過3000億港元。
超級龍頭一年入賬超3600億
時至今日,寧德時代已經成長為新能源電池領域的超級龍頭。
用高工產研的話來說,如果按照全球動力電池使用量和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計算,他們的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在全球市場占有率均位居第一,在2024年分別達到37.9%和36.5%。
通過13個電池生產基地,這家公司的產能已經達到676GWh,并且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產品能夠用在乘用車、商用車、儲能等領域,還有工程機械、船舶、航空器等場景。
這些豐富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源于寧德時代在研發上長期且巨大的投入。
從2015年開始,這家公司十年的研發費用累計達到718億元。到了2024年底,他們不僅打造了六大研發中心,還擁有16145項注冊專利以及27209項正在申請的專利,以及超過700項軟件著作權。
對研發的重視,也讓寧德時代的產品通過了市場的檢驗,最終獲得眾多用戶的認可。
按照他們的話來說,在2024年底的時候,已經實現動力電池累計裝車超過1700萬輛,全球平均每三輛新能源車就有一輛裝載寧德時代電池,儲能電池在全球應用超過1700個項目。
在上汽、吉利、蔚來、理想、宇通、小米、BMW等新能源車企客戶,以及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中國華能、中國華電、中石油、NextEra等儲能客戶的大力支持下,他們的收入實現飛躍式增長。
2017年的時候,寧德時代的收入還不到200億元。五年后,這家公司的收入已經達到3286億元,并于2023年突破4000億元。雖然由于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下降,導致他們的收入在2024年有所下降,但也超過3600億元。
為了有效降低對鋰資源的依賴,這家公司不久前發布了首個鈉離子電池品牌——“鈉新”,準備將鈉離子電池推向大規模量產。此外,曾毓群還表態要重點布局換電業務,2025年的目標是建設1000座換電站,長期目標更是達到3萬座。
這自然是應對競爭加劇及收入下滑而采取的措施。不過他們雖然首次出現年度收入負增長,但是盈利能力還是相當強大,凈利潤從2022年的335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473億元,2024年同比增加16.8%達到553億元。
最終,寧德時代持有的貨幣現金超過3200億元。
一邊直投一邊做LP與高瓴、博裕都有合作
手握龐大的資金,寧德時代早已開啟“買買買”模式,投資版圖隨之不斷擴大。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這家公司已經出手了124次,共投資了110家企業,累計投資金額超過220億元。
從上游的電池礦產資源,到下游的新能源汽車,還有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回收、自動駕駛、半導體、出行、換電等等領域,都能發現寧德時代投資的動作。
早在2015年,他們便通過收購邦普循環,布局了電池回收和再生產業鏈。五年后,寧德時代選擇用不超過190.67億元,圍繞主業以證券投資方式對產業鏈上下游上市企業進行投資。到了2025年,這家公司開始推進對蔚來能源最高25億元的戰略投資,進一步加碼換電業務。
曾毓群曾直言,“沒有錢的承諾,是不認真的。”通過投資的方式,寧德時代不僅能夠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同時還能強化已有業務和有效拓展新業務,并在與各類從業者深度綁定的過程中,將自身的新能源業務生態越做越大。
除了自己下場直接做投資,寧德時代同時還以LP的身份擴大投資范圍。
不完全統計,他們已經出資了十余只基金,主要GP包括隱山資本、博裕資本、晨道資本、恒旭資本、中金資本、高瓴等。
數天前,寧德時代便發布公告稱,準備最多用2.25億美元參與投資境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Lochpine Green Fund I, LP。這只目標規模為15億美元的基金,主要圍繞碳中和領域上下游開展相關投資。
除了對業務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這家公司在投資上的財務回報可謂亮眼。目前,他們已經收獲了包括首航新能、極氪等在內的數個IPO。在2024年底的時候,寧德時代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股權投資的金額為119億元。
隨著出手動作越發熟練,再加上自身發展需要,寧德時代大概率將在投資之路上越走越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