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也是中國首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打破了中國諾貝爾獎的空白。
從理論邏輯上來說,莫言應該是我們14億國人的驕傲,但實際上,莫言也是一個有很大爭議的作家。
因為莫言在小說和散文中描述的很多情節讓許多人感到不滿,認為莫言是在抹黑當代社會。
還有人引用臺灣狂人李敖大師的一句話來否定莫言,因為李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想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就必須要迎合西方的審美趣味。
很多人就是利用這一句話抨擊莫言,為了迎合西方人抹黑自己的國家,作為一名出生在魯西北的80后,只能說,莫言小說中的橋段一點都不夸張,相反的,還有點含蓄。
看到網上有一位江蘇省作協會員徐景洲在社交平臺發布的一篇文章,炮轟莫言小說橋段當中關于“吃煤”的環節,這位作家認為,莫言所寫的橋段都是虛構的,是為了抹黑當代社會,迎合西方。
不得不說,這樣的作家真的是虛有其名,可就是這樣的人,竟然還是一個地方作協的副主席,真的是讓人吃驚。
更重要的是,這位作協的作家只是站在自身的角度上對莫言做了評判,而且認為自己吃不下去,別人肯定也吃不下去。
更加荒謬的是,這位作家竟然還拋出了一個荒誕離奇的檢驗方法,誰要是相信誰就去吃煤好了。
其實有些東西都是特定時間出現的特定產物,建國初期的時候,國家還很貧窮,人們在饑餓的時候,連樹皮草根都被吃完了。
莫言所說的吃煤塊的事情也得到了一些人的證實,一位距離莫言老家不到100里的山東網友說,小時候肚子餓,確實嘗過吃煤塊。
一位來自湖北的網友在評論區留言,小時候,曾經嘗過一種煙煤,吃的滿嘴黑,人餓極了吃樹皮吃煤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一位來自廣西的網友在評論區稱,一個廣東潮州人因為生活貧困,偷渡到香港,后來等他跟自己的子女說吃過米糠野菜,子女都不相信。
因為在子女的眼里看來,那些東西連狗都不吃,連他的子女都不相信,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更何況其他人了。
所以評論區真的是把我罵慘了,順帶著在評論區分享自己吃沒經歷的網友,也被那些網友給罵慘了。
總之,誰要是敢說莫言的一句好話,那肯定都會被罵的鼻青臉腫,毫無疑問,這些人都是以現在的觀點去評判以前。
就像是很多人總是信誓旦旦的說,如果我回到秦朝當秦始皇,秦朝肯定不會滅亡,這樣的假設根本是不存在的。
就像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羅馬,有些人艱苦奮斗了一輩子,連羅馬的影子都沒看到,這些出生在羅馬的人自然認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和羅馬的人過著天堂般的生活。
說的直白點,就是主觀臆測,沒有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去看待問題,動不動就是我們家當時過的有多好,動不動就是我們這個地方有多富裕?
大家有沒有想過,如今的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無論是GDP還是收入都已經可以和發達國家媲美了。
那我們能以這四個一線城市的標準去評判我們國家所有的城市嗎?就像有位房姐一樣,有十幾個身份證,在北京買了幾10套房子。
那能說所有人都有十幾個身份證在北京買了幾10套房子嗎?莫言所處的那個年代,雖然條件10分的艱難,但是我相信,即便是在那個很多人餓肚子的年代,依然有人每天大魚大肉,依然有人每天鐘鳴鼎食。
如今,這些人的后代也躺在他們父輩的功勞簿上,心安理得的享受著鐘鳴鼎食的生活,然后時不時跳出來批判一下,用自己錦衣玉食的生活來反駁莫言當初的一些言論。
可笑,真的是太可笑了,雖然我被罵慘了,但是也有很多網友在評論區支持,不過,這些支持的網友也被那些罵我的網友給罵慘了。
對于莫言小說橋段中吃煤的環節,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