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聲演員楊議可是因為一場直播,受到了不少網友的關注,并且備受好評。
而這場的直播的內容,正是楊議最近的收徒儀式。
只是楊議這場收徒儀式,和其他相聲演員們的收徒儀式有著很大的不同。
了解相聲圈的網友,大概都知道,相聲圈一向很重規矩,收徒儀式更是復雜,根據傳統的相聲圈規矩,想要拜相聲演員為師,必須要經歷拜師儀式中的“擺知”。
想要完成這個儀式,不僅需要一筆巨大的開銷,還必須要在文娛圈有一定的人脈。
在“拜知”儀式中,徒弟需要出錢邀請同行以及各界有頭有臉的人物,作為拜師儀式的見證人。
而這些見證人中,還要需要包含“三師”,即引師、保師和代師。
當年,郭德綱拜師相聲大師侯寶林而在侯耀文的時候,便進行了“擺知”儀式,并且邀請了“三師”。
那個時候,郭德綱的“引師”是常氏相聲的第三代傳人常貴田;
“保師”是京劇表演藝術家高鳳山的徒弟石富寬;
“代師”則是相聲名家于謙的師傅師勝杰。
可以說,如果沒有郭德綱在相聲圈多年積累下來的積蓄和人脈關系,郭德綱根本不可能有機會拜到相聲名家侯耀文的名下。
拜師儀式上,徒弟要需要向師傅行三拜九叩的大禮。
這還不夠,很多相聲大師收徒弟,在拜師儀式中,還會和徒弟簽訂一些的明確徒弟責任的條約。
比如在學藝期間,徒弟需要向師傅繳納一定的學費,徒弟學成之后,要通過上交演演出費用、或者演出抽成等方式來回饋師傅等等。
即便是沒有簽訂明確的徒弟責任條約,徒弟也要按照相聲圈的一些不成文的規定,來回饋師傅傳道授業的恩情。
比如在相聲圈,徒弟出師前三年,收入全歸師傅,徒弟要遵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師徒情誼等等。
否則便可能被扣上“欺師滅祖”的帽子,在相聲圈寸步難行。
因為這些復雜的儀式,以及徒弟需要承擔的沉重的義務,不少在相聲表演上天賦極佳又熱愛相聲表演的普通人,對相聲圈子望而卻步。
這也成為了這些年相聲文化不斷衰落的重要原因。
不過,這一次,楊議卻對相聲圈傳統的收徒儀式進行了革新。
這一次,根據楊議直播的內容,他一口氣收了15個徒弟,這15個徒弟雖然都非常喜歡相聲,但是卻并非都在從事相聲行業。
因為考慮到其中有些徒弟的經濟狀況,楊議這一次收徒儀式宴請賓客,楊議并沒有讓徒弟們出錢。
除此之外,在這一次的收徒儀式中,楊議還去除了傳統相聲圈“擺知”儀式中的“三師”制度,并且還減去了三拜九叩的大禮。
而對于拜到自己門下的徒弟,楊議對他們也沒有傳統其他相聲演員對徒弟那樣嚴格的要求。
楊議門下的徒弟,不需要承擔太多的徒弟責任,在楊議門下學習期間,楊議不需要徒弟繳納高昂的學費。
徒弟們學成之后,更不需要向楊議上交演出費用,甚至不需要對師門忠誠。
只要徒弟們找到了更好的門路,遇到了更好的老師,隨時可以轉投到他人門下。
可以說,楊議這一次,不論是從收徒的流程上,還是對徒弟責任約束上,都是相聲圈的一大革新。
楊議這一次對相聲圈收徒儀式的革新,也收獲了全網的好評。
畢竟只有打破相聲圈在收徒上的繁文縟節,降低相聲圈拜師門檻,才能讓更多的人,去學習相聲、傳承相聲、推動我國相聲文化的發揚光大。
當然,楊議之所以會做第一個革新相聲收徒儀式的人,也是有原因,而這原因簡單又辛酸。
這一切,要從楊議父親楊少華當年學習相聲的坎坷經歷說起。
出生于動蕩年代的楊少華,在6歲的時候,便過起了居無定所的流民生活,每天就連吃飽飯都是一種奢望。
直到12歲的時候,楊少華在北京啟明茶社,找到了一份端茶送水的工作,楊少華這才有了穩定的住所,吃上了飽飯。
當然,啟明茶社這碗飯并不好端,楊少華在茶館里整天忙得腳不沾地。
不過即便如此,楊少華依舊甘之如飴。
而在茶館跑堂期間,楊少華每天聽著茶館里的相聲表演,慢慢對相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再加上楊少華在相聲上,很有天賦。
因此靠著跑堂時候聽到的相聲,楊少華便能夠將相聲說得有模有樣。
只是想要在相聲圈立足,并且將相聲學得更好,楊少華則需要拜個師傅。
幸運的是,當時在茶館說相聲的郭啟榮,因為看中了楊少華的相聲天賦,將楊少華介紹到了相聲大師郭啟榮的門下。
而郭啟榮也有收楊少華為徒的意向,可惜的是,當時只是跑堂的楊少華,卻沒有錢去辦收徒儀式。
在相聲圈,如果沒有辦過收徒儀式,就不能算真正拜師,于是楊少華只能名不正言不順的跟著郭啟榮學習相聲。
在這期間,楊少華沒少遭受郭啟榮徒弟們的白眼。
那段經常遭受白眼和排擠的日子,哪怕時候來楊少華成名,依舊無法釋懷。
可能也正是楊少華有過這段一段經歷,才讓兒子楊議有了想要革新相聲拜師儀式的想法,為那些想要學習相聲的,但是囊中羞澀,在相聲圈又沒有資源的后人打傘。
可能也正是為了表達對兒子楊議革新相聲拜師儀式這件事情非常支持,已經90多歲,因為身體狀況不是很好,需要人攙扶著才能走路的楊少華,還親自來到了兒子楊議的收徒現場,為兒子這場拜師儀式捧場。
如今只希望在楊議帶頭革新了相聲圈的收徒儀式之后,以后相聲圈的那些繁文縟節不說全部取消,至少能夠簡化一些,門檻能夠降低一些。
讓更多喜歡學習相聲的普通人,能夠進入相聲圈,助力我國相聲文化的發揚光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