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醫保局通報了對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出罰單,揭開了康復類醫保基金監管的又一重點:住院期間康復理療項目不得超過4種。這一規定旨在遏制過度醫療,但執行中引發的爭議與灰色操作,折射出基層醫療機構在合規壓力與治療效果間的艱難平衡。
四項理療上限的監管邏輯
根據重慶市醫保局處罰決定書,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因在單一病種治療中,為患者開具超過4種理療項目(如針刺運動療法、中頻脈沖電治療等),被認定違規納入醫保結算,累計造成基金損失3542.08元。醫保部門依據《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責令退回損失并處以同等金額罰款。
政策核心在于“單一病種”與“項目疊加”的界定。例如,若患者因腰椎間盤突出住院,醫院若同時開具針灸、推拿、中頻電療、蠟療4種以上項目,即觸碰紅線。監管邏輯明確:防止醫療機構通過“大雜燴”式治療套取醫保資金。
合規壓力下的應對策略
處罰案例外,社交平臺上的真實聲音更顯政策落地復雜性。一名康復治療師透露:“我們科規定一天理療項目醫囑不能超過4項,超出部分只能免費做,比如中頻、蠟療這類低值項目經常不收費。”
醫保專家分析指出,該項規定旨在遏制"理療套餐化"亂象。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康復理療類醫保支出同比激增23%,部分機構存在"小病大治"現象。但爭議也隨之而來,例如腦卒中患者康復黃金期常需多模態治療,機械限定數量可能影響療效。
定價體系改革或破局
2025年4月15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點擊可跳轉查看),宣告將重構物理治療收費體系。這份改革方案擬取消沿用多年的按電流頻率分類模式(如直流電、低頻、中頻治療等),轉而設立電刺激、光動力、超聲波、射頻消融等28項標準化收費條目,推動醫療服務定價向科學化、規范化邁進。
具體改革路徑包括:將現行按頻率區分的電療項目整合為"電刺激治療"統一計價;蠟療、泥療等熱療項目合并為"熱療費"條目,消除重復計費空間。
業內人士推測,隨著新定價體系逐步落地,現行住院理療"4項封頂"的硬性規定或將迎來調整契機,未來監管可能轉向更科學的療效評估與成本核驗機制。
你們的康復科被醫保查出的違規被罰有哪些呢?一起評論區討論下吧!
· 歡迎點贊、在看、分享到朋友圈 ·
文章來源:醫保局官網、康知了
編輯丨云自閑
本文系“康知了”綜合整理創作稿件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部分內容為廣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