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國“政客新聞網”(POLITICO)、英國《衛報》等媒體報道,當地時間5月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由于無法和“150個國家”都開展談判并達成協議,美國將向一些國家發函,單方面征收新的關稅稅率。當日,特朗普在阿聯酋與商界代表會面時表示:“有150個國家同時尋求與美國達成協議,但我們不可能會見這么多國家。”他補充道,美財政部長貝森特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未來兩到三周將“發函告知”美國的一些貿易伙伴,美國將對其出口到美國市場的商品征收何種關稅稅率。
中美“停戰”之后,特朗普不再等其他國家上門談判,而是單方面擬定關稅協議,加多少美國說了算。特朗普為什么不談了?其他國家又是什么態度呢?在中美發表聯合聲明后,意味著此次關稅戰暫時告一段落,雖然還保留了30%對中國的關稅制裁,但妥協只有第一次和無數次,特朗普已經意識到無法用關稅大棒勝過中國,相信后續在芬太尼等領域的談判中,這些關稅也會逐步消除。但這是對中國的立場,其他國家就沒這么好運了。
特朗普的新一輪加稅威脅,不過是慣用套路的重演,是對國內政治壓力的一種轉嫁。在他的設想中,靠“漲關稅”可以逼迫對方低頭,也可以在選民面前裝出勝利者的姿態。但如今的中美博弈早已不是2018年那樣的格局。經過數年磨礪,中國經濟抗壓能力顯著提升,內部市場潛力深厚,外部伙伴日益多元,“雙循環”新格局初現成效。而美國,依舊停留在“制造業回流”“收支平衡”的舊夢中。
美國財長貝森特(資料圖)
美國財長貝森特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這些消息將很快傳遞給美國的貿易伙伴,這樣做的本質是告訴這些貿易伙伴繼續和美國做生意。特朗普做出這一決定的直接原因,其實就是美國已經玩不起了。美聯儲繼續維持高息,壓低通脹,給了美債前所未有的壓力,尤其是6月份數萬億美元的美債將集中到期,而特朗普的應對政策只能是借新債發舊債,高息將進一步擴大美債規模,增加違約風險。因此,特朗普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壓低美國通脹,迫使美聯儲降息,從而壓低新債的利息。
然而,這時,歐盟展現強硬態度,果斷以牙還牙。歐盟委員會此前通過對美貿易反制措施。第一波反制首先針對美國之前對歐盟加征的25%鋼鋁關稅,對涉及約21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加征關稅,大部分商品將與美方一樣,適用25%的稅率。較美國的“無差別攻擊”,歐盟的反制更具針對性,重點瞄準美國政治敏感州,例如對大豆的反制直指美國眾議長約翰遜的家鄉、美國大豆主產區路易斯安那州,同時對煙草、鉆石、家禽和摩托車等也都沒客氣。
歐盟(資料圖)
此外,2025年5月13日,印度還正式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交申訴,提議對部分美國輸印商品加征關稅,以反制美國對印度鋼鋁產品長期征收的高額關稅。這一舉動被視為印度在貿易爭端中“自學成才”的標志性反擊,引發全球關注。自2018年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對全球鋼鋁加征關稅以來,印度多次試圖通過談判豁免未果,累計損失超12億美元。盡管印度曾威脅對美杏仁、蘋果等28種商品加征報復性關稅,但實際措施多次推遲。此次印度態度強硬,直接訴諸WTO法律程序,援引《保障措施協定》指控美國違反貿易規則,并提出“對等反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