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臺后,中國一直是他緊盯的對象。自從中美互降關稅后,特朗普似乎又想從中國身上撈取政治資本了,那么這次他想要什么?
最近中美之間最大的事件就是互降關稅,雙方在瑞士達成協議,美方取消91%的對華加征關稅,中方也相應取消同比例的反制措施。表面上是貿易戰的緩和,但背后的博弈才剛剛開始。接下來美國最想要的兩件事,一是讓中國繼續出口稀土,二是讓中國增持美國國債。可惜,這兩件事,中國都沒打算輕易讓步。
稀土是中國手中的一張“王牌”。香港《南華早報》5月16日報道指出,美國在短期內根本無法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從中國采購稀土磁鐵的美企現在最擔心的是,如果中方繼續嚴控出口審批,他們的生產線可能會因為材料庫存告罄而停工。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實實在在的供應鏈危機,洛馬、雷神這些軍工巨頭更是急得跳腳,因為F-35戰斗機的引擎、導彈制導系統都離不開中國的稀土。
為何中國不太可能放松稀土管控?因為中國對稀土的管控不是臨時起意,而是長期戰略。此前中國對鏑、鋱等7種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要求每一克都要登記用途,不得用于軍事或敏感產業鏈;在和美國達成互降關稅協議之前,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公安部還在深圳召開專項會議,部署打擊稀土走私行動,堵住任何可能的漏洞。而美國不是沒想過找替代方案,比如投資格陵蘭島的稀土礦,或者扶持澳大利亞的加工廠。但問題是,稀土分離技術復雜、污染大、投資周期長,美國自己干不起,盟友也幫不上忙。
有些“跪族”還在幻想中國會“認慫”、放寬稀土管制,但現實很殘酷。中方至今沒有任何官方公告宣布放松出口限制。相反,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再次強調:“堅決杜絕戰略礦產非法流失”;這12個字,直接堵死了美國的幻想。中國不是不懂稀土的威力,而是太懂了,2018年貿易戰時,中國用大豆反制美國農業州,現在用稀土反制美國高科技和軍工產業,招招精準。
第二件事是美國國債。特朗普政府一直希望中國能增持美債,幫美國緩解財政壓力。但中國不僅沒買,還在持續減持。但美國財政部5月16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較上個月減少了189億美元,總量降至7654億美元。英國則增持了289億美元,以7793億美元的持有量超過中國,成為美國國債的第二大持有國。
中國減持美債,首先是因為美債的信用在下降。美國政府債務規模已突破35萬億美元,財政赤字連年擴大,美元霸權的基礎正在松動。其次,中美關系的不確定性讓中國不得不降低對美元資產的依賴。特朗普動不動就揮舞金融制裁大棒,中國必須提前防范。最后,中國正在推動“一帶一路”本幣結算,減少對美元體系的依賴。減持美債,就是去美元化的重要一步。
面對中國的態度,特朗普有點坐不住了。他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多次提到中國,當被問及是否希望訪問中國時,特朗普回答:“我當然愿意。”他還補充說,中美關系“至關重要”。
特朗普想親自上門談,用“元首外交”換取中國的讓步。但情況可能沒有他想得那么樂觀。中國對稀土的管控不會因為一次訪問就放松,減持美債的趨勢也不會因為幾句好話就逆轉。特朗普以為降了關稅就能讓中國乖乖配合,但他忘了,中國手里的牌比他想的多得多。稀土只是其中之一,還有鍺、鎵、鎢等關鍵礦產,每一樣都能讓美國產業鏈疼得跳腳。
中美之間的博弈遠未結束。美國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對華政策,技術封鎖、供應鏈脫鉤、金融制裁這些手段一個都沒少。中國也不會因為關稅暫時降低就放棄戰略資源的管控。這場較量,不是看誰先服軟,而是看誰更能扛。
特朗普想上門談,但中國不會因為他的到訪就改變既定策略。稀土不放,美債不增,中國手里就有兩張不敗的牌,相比于美國虛空造牌,這才是我們最強有力的反擊手段,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而我們也不會將手里的好牌拱手相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