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劉娜
首發公眾號 |閑時花開
5月16日,第7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群星閃耀,全球矚目。
60歲的河南阿姨蘇敏,身穿定制禮服,牽手著名導演尹麗川,亮相紅毯。
面對來自全世界長槍短炮的聚焦,她局促又欣喜、忐忑且勇敢。
“一切就像夢一樣。”她說。
作為電影《出走的決心》的原型,蘇敏用短短4年多的時光,完成了從“抑郁家庭主婦”到“女性覺醒代表”的身份蝶變。
自駕游、拍短視頻、直播帶貨、出暢銷書、為奢侈品代言、在短視頻平臺擁有三四百萬粉絲、個人故事被拍成電影且取得1.24億元票房的佳績。
這一切的一切,都得益于2020年9月24日,身患抑郁癥的蘇敏,為逃離窒息婚姻和冷漠男人,關上家里那扇窒息的門后,開著女兒6萬塊錢買的Polo車,頭也不回地開啟了一個中年女人獨自的“私奔之旅”。
命運的反骨,在她把車鑰匙插進小破車那一刻,已悄然長出。
此后的道路與風景、流量和關注、資源和財富、故事和傳奇,不過都是這叛逆反骨顯化的銅枝鐵干和紅碩花朵。
如果,那個乍涼還熱的秋天,蘇敏沒有開啟那場改命的“私奔”,而是在那場冰冷婚姻里,繼續當忍辱負重的妻子,割舍晚年的母親,祭奠自己的外婆……
那么她今天的宿命,要么被重度抑郁癥徹底干掉,要么被男人家務徹底榨干。
哪還有今日的明艷照人和逆襲改命。
你們知道嗎?
當我看著河南老鄉蘇敏在戛納電影節上的一幀幀美麗照片時,腦海里有句話如狂風驟雨般蹦出:
太老實的女人聽天由命,不老實的女人逆襲改命。
失控·出發
“走!在金黃的季節…”
常有女性朋友問,是要先經濟獨立還是要精神獨立?
在我看來,這不過是硬幣的兩面。
金錢的持有讓人擁有蓬勃的自主,而自主的實現又會帶來財富的倍增。
但如果非要說個先后順序,我必須坦言:
精神的獨立,比經濟的富足,更為重要。
一個女子如果無法在精神層面奪回主體性,實現自洽感,那她縱然擁有千萬資產,不過是原生家庭的血包,或寄生伴侶的宿主。
想一想“杭州殺妻案”和“溫州女企業家被男友殺害案”,便一目了然。
為什么?
因為財富的疊加無法遮蔽內心的孱弱,而精神的強韌卻可抵擋外在的風雨。
蘇敏開著Polo上路時,一身病,沒有錢,只有兩三千塊的退休工資,屬于典型的財富不自由。
但她在當了一輩子“犧牲的女兒、隱忍的妻子、奉獻的母親”后,她在抑郁癥自殺未遂后,忽然開啟了精神的覺醒之路——
是渾渾噩噩地看似活著實則早已死去,還是大逆不道地獨自私奔實則自我救贖?
她選擇了那條“不老實”的路:
走!在金黃的九月,向未知和新生,一路走去!
在那個稻谷與玉米都飽滿的秋季,蘇敏在脫軌的失控中,前所未有地駛向誠實自我。
她對那個“老實”的舊自己說“拜拜”,對那個“不老實”的嶄新自我說“hello”。
那時,她只是想逃離,完全沒有料到5年后,自己會創造怎樣的女性神話。
男性·女性
“看!那個不顧家的女人…”
有個認識的姐姐,在兒女長大自己退休后,把天天喝酒打麻將的老伴兒扔在家里,獨自開始周游世界。
熟人和親戚對她頗有微詞:“整天跑,不顧家。”
她在朋友圈發了一篇震耳欲聾的小作文——
“我退休了,絕經了,在喪偶式育兒中完成母職了,我終于可以像個男人那樣,不管不顧地離開家了。
我今年 60 歲了,還要被你們說不顧家,但我家的男人 20 歲時就天天喝酒打麻將不顧家,卻沒有一個人罵過他。
我用 40 年的時光,終于活成了一個男人那樣不顧家。
我不再在乎任何負面評價,也將拉黑一切好事之徒。”
她這篇充滿挑釁的小作文,讓我洞見了一個真相:
當人們辱罵那些完成母職后踏上“私奔路”的中年乃至老年女性不守婦道時,卻理所當然地認為男人“不顧家,不管孩子,不做家務”是理所當然。
這大概也是蘇敏當年的“私奔”,讓我們這些女性五味雜陳的真相:
當我們為蘇敏出走的決心鼓掌時,也在拍紅雙手的陣痛里,也微妙地捕捉到女性的悲哀。
很多女性破釜沉舟擁有的出走自由,不過是不少男性——尤其是那些“把家庭當旅館”的甩手掌柜們——生來就擁有的。
大法官斯金伯格的金句,值得在這里重述:
“女性往往在多年后,才發現自己遭受了不公。
我們所爭取的不是特權,我們所要求的僅僅是讓男人把他們的腳,從我們的脖子上拿開。”
污名·反抗
“都怪她們,教壞了女人…”
當信奉“一個受教育的女性,能夠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的張桂梅老師,被污蔑為“擾亂山區婚戀市場的老巫婆”;
當說出“性別從來不是我的邊界,大腦才是”的女科學家顏寧,被造謠靠性別謀取名利;
當逃離窒息婚姻自救的蘇敏,被詆毀“帶壞了中國底層婦女”……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殘忍真相:
打破馴化腳本的女性,都在承受污名化的審判。
當她們以“不老實”的反傳統反常規,扔掉父權社會給女性的“老實”麻醉藥時,她們砸碎的不僅有女性的牢籠枷鎖,還有父權的既得利益。
蘇敏們離家出走時,汽車尾燈刺破的不僅是中年女性的困局,還有自私懶惰的丈夫坐享其成的安全囊。
就像把家暴前夫送進監獄的小謝,被男人狠狠毆打的深層原因,不是她做錯了什么,而是她的反抗和報警,讓他感到失控的恐懼。
當她帶著糞袋也要和男人一家決戰到底時,我們也看見“老實”慣了的女人,在砸碎精神鐐銬后,在殘破之中開出鏗鏘玫瑰的“不老實”。
私奔·回歸
“對自己誠實,是最大的自由”
實話實說,這兩年我每次看到蘇敏自駕游的視頻時,都有一個不自覺的念頭升起:
“阿姨,不要被流量和名利裹挾而一直走在路上,要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想出發就出發,想回家就回家。”
就像當初的出走是一場覺醒一樣,成名之后的舍得,亦是另一場開悟。
砸碎他人凝視的婚姻,是為了救贖自己;但若活在滿足他人凝視的流量里,亦是對自己的背叛。
61歲的年紀,不算老,也不年輕,但自駕之路多有兇險和負重,一切都量力而行。
有過犧牲隱忍的半生,也有過煙花璀璨的當下,此后的人生怎么過,要自己說了算。
要一再把“為自己而活”的鑰匙,插進自己汽車的啟動器上,而不是被名利和誘惑牽著鼻子走。
在這一點兒上,我永遠敬佩寫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顧少強老師。
她沒有被流量裹挾,也沒有被人設綁架,敢于在婚姻和養育陷入困境時,果斷跟隨內心,回到河南老家,寫出另一個“世界那么大,我現在要回家”的顛覆故事。
這,其實是更高緯度和更深意義上的“不老實”:
不去討好任何人的預期,只臣服于自己的內心。
勇敢不乖的女性,很可敬。
誠實不貪的女性,最清醒。
愿你可敬又清醒,來去皆自由。
周二安好。
感謝你讀到最后。
閑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情感專欄作家,文藝也理性,溫柔也死磕。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和作者AI制作,特此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