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網5月18日報道,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表示可能出臺對俄新制裁措施。這一消息瞬間攪動了本就不平靜的俄烏局勢,普京及俄羅斯再次被推至國際輿論的風口浪尖。
近期,美烏互動頻繁。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和烏克蘭雙方共同簽署了《美烏重建投資基金成立協議》,也就是備受矚目的“美烏礦產協議”。5月12日,烏克蘭總統網站發布消息,總統澤連斯基簽署了關于批準該協議的法律,5月8日,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也以338票贊成的結果支持批準。雖然外界對這份協議效果看法不一,畢竟在采礦業成熟國家開發關鍵戰略性礦產可能需要10到20年,且烏克蘭因沖突基礎設施受損、安全前景不明,投資者態度謹慎,但美烏雙方在這一協議上的推進速度卻相當之快。
這一協議背后,美烏似乎達成了某種利益交換,對烏克蘭而言,可能期望借此獲得美國更多支持;對美國來說,開發烏克蘭稀土等資源,劍指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主導地位,同時協議簽署也可成為特朗普塑造“外交成就”、提振國內支持率的手段。
魯比奧(資料圖)
在美烏在礦產協議上緊鑼密鼓推進之時,魯比奧的“最后通牒”如一顆重磅炸彈。魯比奧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采訪時稱,近兩個月來,美國一再警告俄羅斯,如果俄烏談判沒有取得進展,新制裁將會發生。這一表態并非空穴來風,背后是美國長期以來在俄烏沖突中的戰略盤算。從政治博弈層面看,美國國內政治生態復雜,特朗普政府需要在對俄政策上展現強硬姿態,以滿足國內部分政治勢力的訴求。從地緣政治利益考量,美國試圖通過對俄制裁、支持烏克蘭等手段,持續削弱俄羅斯在東歐地區的影響力,穩固自身在北約中的領導地位,強化對歐洲的掌控力。
普京執政以來,俄羅斯在外交上一直奉行獨立自主的策略,積極維護自身地緣政治利益。在俄烏沖突問題上,普京多次表達在不損害俄羅斯利益的前提下推動和平談判的意愿,此前甚至宣布5月初停火72小時,展現出極大誠意。但美烏一系列動作,尤其是美國在協議簽署后可能出臺新制裁的態度轉變,讓俄羅斯的外交空間受到擠壓。若制裁落地,俄羅斯經濟將面臨更大壓力,特別是能源和金融領域。俄羅斯經濟對能源出口依賴度較高,能源企業受制裁沖擊,出口受阻,資金回籠困難,進而影響國內經濟穩定和財政收入。金融領域若被制裁,俄羅斯企業融資渠道變窄,國際結算面臨障礙。
普京(資料圖)
俄羅斯在軍事層面一直保持著強大實力與堅定決心。在俄烏沖突中,俄軍逐步掌握戰場主動權。近期,俄軍對哈爾科夫地區發起進攻,迫使烏軍倉皇轉移部隊,摧毀大量美西方提供的火炮和無人機。俄羅斯深知烏克蘭在其地緣政治中的重要性,烏克蘭是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重要緩沖地帶。若烏克蘭完全倒向西方,俄羅斯戰略安全空間將被極大壓縮,所以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底線明確,烏克蘭非軍事化、在現有實控線基礎上談判、烏克蘭禁止加入北約等條件,是俄羅斯維護自身安全與地緣政治利益的必要訴求。
國際社會對美烏動態以及俄羅斯立場反應不一。歐洲部分國家在制裁俄羅斯問題上出現分歧,部分國家因自身經濟利益,如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等因素,對制裁持謹慎態度。而一些與俄羅斯保持傳統友好關系的國家,如部分中東和亞洲國家,呼吁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反對外部勢力干涉。這些國際態度影響著俄烏局勢走向,若歐洲內部制裁俄羅斯的聯盟出現松動,美國對俄制裁效果將大打折扣,俄羅斯在國際輿論和經濟合作方面也將獲得更多空間。
普京(資料圖)
展望未來,俄烏局勢充滿不確定性。若美烏新制裁落地,俄羅斯可能進一步加強軍事行動,鞏固在烏克蘭的控制區域;若美國因國際輿論壓力或自身利益考量,放緩制裁步伐,推動俄烏實質性和談,那么以現有實控線為基礎的和平協議或許存在達成可能。但無論何種走向,這場沖突的最終解決都需要各方基于現實,通過平等對話與協商,找到兼顧各方利益的方案,才能實現地區的持久和平與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