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訊 5月19日晚,慈星股份(300307.SZ)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發行A股股票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沈陽順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沈陽順義”)股權,并同步募集配套資金。公司股票自2025年5月20日開市時起停牌。
慈星股份表示,本次交易事項尚處于籌劃階段,籌劃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事項尚存較大不確定性。
官網顯示,沈陽順義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專業以智能控制技術為核心,致力于智能高端裝備制造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及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戰略布局和長期深耕健康管理系統、智能檢測設備、模擬仿真設備、維修保障設備、智能控制系統五大產品領域的研制、生產及銷售。
沈陽順義一貫重視自主研發,已經形成了以自主創新求成長,以成長促自主創新的業務發展模式。在復雜裝備智能檢測和健康管理系統開發服務和應用領域積累了雄厚的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共獲得知識產權百余項,對研發成果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
慈星股份主要從事針織機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智能針織機械設備,是國內首批電腦橫機研制企業。慈星股份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2.18億元,同比增長9.16%;歸母凈利潤2.84億元,同比增長148.82%。
作為針織機械廠商,慈星股份一直試圖通過資本運作跨界熱門行業。今年1月14日,慈星股份發布公告,擬籌劃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武漢敏聲新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武漢敏聲”)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公司股票1月15日開始停牌。不過僅20余天后便宣布告敗。2月5日,慈星股份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武漢敏聲控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事項。
值得注意的是,停牌前夕,慈星股份股價曾“提前”大漲,一度引發市場對內幕交易的質疑。公司于1月13日、1月14日分別大漲20.03%、15.29%,兩個交易日累計漲超35%。隨后,慈星股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在重組前期和期間都做了自查,董監高及相關人員均遵守保密協議,不存在相關股票交易行為。
熱衷于追風、跨界的慈星股份,也經常“看走眼”。2016年,公司豪擲10億元追趕風口,高溢價跨界收購兩家移動互聯網公司,形成商譽8.62億元。此后由于商譽爆雷,公司2019、2020年連續巨額虧損。
慈星股份在2024年財報中表示,在繼續做大做強服裝板塊業務的同時,公司還將積極拓展非服產業,培育面向智能可穿戴、電子皮膚、碳纖維復合杅料3D成型、先進醫療織物等科技針織方向的技術,融合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資源,推動相關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公司正動態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作者 王俊勇)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