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在美國總統拜登上臺前夕,德國與俄羅斯投入大量資金修建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已基本完工,只差通氣運營這最后一步。但由于受到美國方面的施壓,德國最終未能完成這最后環節。默克爾卸任之后,這條年輸氣量超500億立方米的管道就被擱置。俄烏沖突開始后,同年9月,“北溪2號”與“北溪1號”遭到不明勢力炸毀,兩條管道徹底失去作用。消息人士指出,雖然德國或者俄羅斯只需花費不多的資金就能修復管道,但至今無人去維修。特朗普上臺后,事情又有了轉機。
報道稱,特朗普在上個任期時并不強烈反對默克爾修建“北溪2號”,所以一直有歐洲公司期望他重新執政白宮后,能夠批準繼續修建并投入使用。今年3月,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了一則消息,美國有望“接手”該管道運營。因為一位與普京關系密切的商業中間人透露,他正在為美國投資者收購“北溪 - 2”管道牽線搭橋。而且“北溪”管道的盈利性確實不錯,已經有美國財團看中了這條管道的經營權,美國未來可能出錢收購該管道,通過改變所有權來經營使用。
然而,德國方面態度十分強硬。17日,德國新總理默茨對外宣稱,他完全支持歐盟委員會的提議,本屆政府將阻止“北溪”天然氣管道以任何形式恢復運營,因為“這是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的一部分”。在默茨發布這一言論之前,歐委會以建議的形式提出,俄羅斯的兩條“北溪”管道應受到全面限制,歐洲準備在戰后終止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協議,所以管道作為俄羅斯能源買賣的一部分,也應一同被禁止。
分析人士表示,在此之前,由于英媒報道美國態度有所松動,一些因“北溪”項目虧損的歐洲公司看到了希望,但沒想到這次出手阻止的不是美國,而是德國自己。英媒認為,盡管俄羅斯管道天然氣價格低廉,但德國總理默茨和歐委會棄之不用,一個關鍵原因是“防止能源被俄方當作‘武器’使用”,避免重蹈2022年的覆轍。此外,德國總理默茨剛剛向烏克蘭提供最先進的“金牛座”導彈以表支持,德國與俄羅斯的敵對立場已經十分明顯——盡管德國需要廉價能源,但“意識形態”更為重要,正如默茨不久前發表的政策演講所體現的那樣。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當前最大的反對黨——德國選擇黨領導人魏德爾在1月初明確表示支持重啟“北溪”,不管由誰運營。魏德爾認為,德國要走務實路線,要復興經濟就離不開廉價的天然氣能源,同樣也需要恢復核電站、延長燃煤電廠壽命等啟用“非清潔”設施,不應搞“政治正確”。前段時間外媒報道,特朗普也有意討論重啟“北溪 - 2”項目,將其作為推進俄烏和談的一部分,現在看來也難以實現了。有反對者評論道:“很不理解默茨為什么連天然氣管道換美國做運營商都不同意?指望德國企業購買昂貴的海運天然氣還要談經濟復興是不現實的,這無異于自廢武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