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越來越熱,艷陽高照,周末出去游玩一圈回來發現自身已經曬成黢黑,但有人卻能較好的保持原來的膚色。
欸?人與人之間的皮膚差距為何這么大?
為什么會曬黑?
人體皮膚曬黑的核心機制源于紫外線與黑色素系統的相互作用。
在太陽紫外線中,UVA和UVB是主要致黑因素:UVA憑借長波長穿透至真皮層,通過產生活性氧間接激活黑色素合成;UVB則因高能量直接損傷表皮細胞DNA,刺激黑色素細胞生成黑色素。
二者共同觸發皮膚啟動光保護程序。
當紫外線深入基底層時,黑色素細胞內的酪氨酸酶被激活,催化酪氨酸逐步轉化為黑色素顆粒。這些顆粒通過樹突狀結構被輸送到周圍角質細胞,如同在細胞核上方架設起層層防護網。
隨著紫外線持續照射,黑色素產量激增并逐漸向表皮上層擴散,通過吸收和散射紫外線減輕DNA損傷風險,最終形成肉眼可見的膚色加深現象。
不會曬黑其實是天生的
皮膚深淺由黑色素決定,而黑色素細胞對陽光中的紫外線非常敏感,不同膚色類型對太陽輻射的敏感性也是不同的。
而真正決定不同人種膚色差異的,是由多基因共同調控。
除MC1R基因外,黑色素生成還受 TYR基因(調控酪氨酸酶活性)和 OCA2基因(影響黑色素細胞分布)等共同影響。其中的酪氨酸酶是制造黑色素的關鍵開關,它的活性越強,人的膚色往往就越深。
淺色皮膚類型的人黑色素含量低,且往往攜帶更多淺膚色基因變體,紫外線照射后可能不會快速顯色,但仍會積累損傷。
其皮膚防御能力較弱,曬傷(如曬斑、加速老化)風險更高,甚至患上皮膚癌的可能性也高一些。
深色皮膚的人黑色素含量高,生成黑色素的能力更強且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可能會有朋友們覺得,皮膚黑曬黑了不明顯。
其實曬后可能表現為局部色斑加深,而非整體膚色變化,但其皮膚屏障較強,曬傷概率較低。
但無論何種膚色,做好防曬都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正確防曬?
物理防護
外出時應穿長袖衣物與長褲減少日曬,可優先選擇帶有UPF標識的專業防曬服裝。搭配寬檐帽或遮陽傘形成多重防護,有效阻隔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正確使用防曬霜
防曬霜可選擇廣譜型(標注PA+++/Broad Spectrum)以同時防御兩種紫外線。(比如希川科顏防曬乳)
出門前半小時內涂搽,除了面部外,還應包括頸部、背部及耳部,2-3h重復1次。出汗出油多,可1-2小時補涂一次。
避免高峰時段
在紫外線最強的時刻盡量避免外出(上午10:00至下午4:00)。具體時段因季節和地理位置略有差異,建議通過天氣預報紫外線指數實時調整。
注意:如果曬后大量脫皮,甚至起水泡,可能還會伴隨發熱頭疼現象,說明曬傷比較嚴重,一定要及時就診。
作為常見的皮膚現象,預防遠比治療更重要。
插播一條預告
視頻號直播預告
618直播來啦!
5月20日(周二)19:00
在「希川科顏」視頻號直播間
CEO為大家帶來超多福利
秒殺品低至9.9
¥269到手盲盒五件套「限量100單」
避免錯過優惠
〔參考文獻〕
[1]何錁,夏繼斌,張一鳴,等. 日曬傷研究進展[J]. 臨床外科志,2024,32(12):1236-1239.
[2]劉瑋, 田燕. 皮膚曬黑的光生物學基礎[J]. 2002 年中國化妝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2.
[3]李坤杰,顧華. 光致皮膚損傷機制研究進展及防護[J]. 皮膚病與性病,2010,32(4):24-27.
[4]劉甲斐,仇雪梅. 黑色素及其相關基因的研究進展[J]. 生物技術通報,2007(4):55-58.
[5]趙辨主編.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 第2版[M].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7.04.
〔免責聲明〕
本文數據更新于2025年05月20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科普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咨詢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策劃團隊〕
策劃/編輯:yogurt 審核:李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