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攜程集團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數據顯示,公司當季凈營業收入達1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凈利潤為43億元,毛利率維持在81%的高位。在國際業務高速擴張與技術賦能的雙重驅動下,攜程集團延續了2024年以來的增長動能,展現出旅游行業復蘇背景下頭部企業的韌性。
核心業務穩健增長 國際業務占比突破14%
從業務板塊看,攜程四大核心業務均實現兩位數增長:住宿預訂收入55億元,交通票務收入54億元,旅游度假收入9.47億元,商旅管理收入5.73億元。其中,國際業務成為最大亮點——國際OTA平臺整體旅行預訂量同比增長超60%,國際業務收入占比從2024年一季度的10%提升至14%,成為驅動增長的核心引擎。
出境游業務表現尤為突出,攜程平臺交易總額(GTV)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20%,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機票訂單量恢復至95%,酒店住宿訂單量恢復至80%,度假業務訂單量恢復至70%以上。其中,東南亞、日韓等短線目的地訂單量增長迅猛,泰國、馬來西亞等市場預訂量已超2019年同期110%-120%,日本市場因簽證簡化和日元貶值增速達45%-50%。
入境游市場同樣迎來爆發式增長。得益于中國免簽政策持續優化,攜程入境游訂單量同比增長約100%,來自亞太主要免簽地區的酒店預訂量增長超過240%。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新興客源市場增長顯著,海外平臺搜索量環比激增61%。
技術賦能降本增效 AI戰略重塑行業生態
攜程將AI技術定位為“最高優先級”,通過智能客服、司導服務監控等應用,已節省20%人力成本。財報顯示,AI輔助內容生產工具將商家內容制作時間從8.5分鐘縮短至15秒,內容合格率超98.9%。此外,攜程計劃2025年新增200個國際版自助售票點,升級入境游數字基建,進一步優化供應鏈效率。
在商家生態建設方面,攜程推出旅游平臺3.0戰略,投入超1億元資源幫扶中小商家。數據顯示,租車業務中小微商家占比達73%,訂單量同比增長24%。通過Open API平臺實現景點玩樂內容標準化,攜程與小紅書、抖音等內容平臺形成共生合作,構建起覆蓋內容生產、流量分發、交易轉化的完整閉環。
全球化布局深化 資本運作彰顯信心
面對美團、飛豬等競爭對手的低價補貼策略,以及抖音依托內容生態的分流壓力,攜程通過全球化布局構建護城河。在東南亞市場,攜程市占率已超過Booking,尤其在印尼達到71%;日韓市場同樣表現強勁,新加坡訂單量增長434%。中長線旅游市場方面,中東訂單同比增長180%,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目的地因免簽政策增速達35%-40%。
為鞏固市場地位,攜程宣布2025年擬回購4億美元股票,并派發2億美元現金股息。這一資本運作計劃彰顯管理層對長期價值的信心,也反映出公司現金流管理能力的增強。數據顯示,攜程2024年凈利潤達170.67億元,同比增長72.08%,為本次回購和派息提供了堅實支撐。
挑戰與機遇并存 長期增長值得期待
盡管業績亮眼,攜程仍面臨短期挑戰。東南亞市場利潤率僅為中國區一半,需持續輸血;國際市場推廣投入增加導致銷售費用率攀升至26%;歐美簽證預約周期長、航班運力不足等問題,拖累長線市場恢復進度。數據顯示,歐美市場訂單量僅為2019年同期的60%左右,美國直飛票價高30%-40%。
不過,管理層對未來三到五年充滿信心,目標在亞洲市場占據領先地位。政策層面,2025年公眾假期增多、地方消費券發放等措施,有望進一步刺激旅游需求。技術層面,攜程研發投入占比達27.2%,AI客服已解決80%咨詢問題,售后服務自動化率超70%,日均節約人工客服1萬小時。
攜程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潔說:“第一季度業績彰顯了我們平臺的優勢、旅游需求的韌性,以及我們在多元化市場把握增長機遇的能力。我們將持續專注于提供創新、本土化且以客戶為中心的旅行解決方案,與時俱進地滿足用戶需求,努力為中國旅游業和中國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
在全球化與技術賦能的雙重驅動下,攜程正從單一OTA平臺向旅游科技巨頭轉型。隨著國際業務占比持續提升、AI戰略深入落地,攜程有望在行業分化中鞏固龍頭地位,為全球旅游市場復蘇注入新動能。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