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欽再遇“球拍門”,巧合?還是命運太不公平?
5月19日,多哈世乒賽第三個比賽日,國乒混雙組合王楚欽/孫穎莎迎來焦點大戰(zhàn),對陣巴西組合雨果/布魯納。
兩人僅用三局,就以3:0干凈利落地拿下對手,狀態(tài)依舊火熱,晉級之路順利無比,但這場比賽的焦點,早已不在比分上,而是王楚欽的主板-又出事了。
信息來源:王楚欽賽前球拍膠皮開膠后換拍!與孫穎莎3比0戰(zhàn)勝巴西組合,晉級16強魯中晨報2025-05-20 09:07山東
就在比賽開始前不久,王楚欽照例取出自己的主板,準備進行賽前的最后調(diào)試,但剛拿到手,他就察覺到了不對勁:球拍頂部的膠皮和底板之間出現(xiàn)了明顯的開膠縫隙,原本應該緊密貼合的地方,竟然松開了。
這一瞬間,王楚欽臉色直接就變了。
他趕緊向裁判反映情況,又找到教練肖戰(zhàn)溝通,希望能有解決辦法,可比賽時間迫在眉睫,最后只能無奈啟用了備用球拍。
看起來只是一個“換拍”操作,但對職業(yè)乒乓球運動員來說,這事真的沒那么簡單。
對于普通觀眾來說,球拍可能就是拍子而已,但在頂尖運動員眼里,這就是戰(zhàn)友,是經(jīng)過幾個月、上百場訓練一點點磨合出來的“利器”。
哪怕備用板和主板的結(jié)構、配置都差不多,但只要不是“那一塊”,就總有差別。
王楚欽事后在接受采訪時也毫不掩飾自己的不滿:“每一塊球板是運動員最珍貴、最信賴的武器,我希望他們在檢測時好好保護球板,而不是和普通工具一樣,檢測完就隨手扔、隨手觸碰。”
而這次的球拍出問題,讓人不禁想起他去年在巴黎奧運會時的“踩拍門”那時候,他剛剛和孫穎莎拿下混雙金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因為現(xiàn)場過于擁擠,有人不小心踩斷了他手中的主板。
那一刻,王楚欽的情緒完全崩了,眼里寫滿了懵、怒、無奈。
這兩次球拍“事故”,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但主角都是王楚欽。
網(wǎng)友不禁感慨:“別人怕傷手,王楚欽怕傷拍。”
更巧的是,這次比賽不僅王楚欽的球拍出問題,對手雨果也沒逃過,他在拿到球拍的時候,發(fā)現(xiàn)拍面上粘了點雜質(zhì),還和搭檔布魯納一起研究怎么處理。
之后,他還特意向王楚欽比劃動作,把拍子裝回袋子,用一個小動作表示可能是主辦方的問題。
確實,從球拍開膠這種情況來看,多半不是現(xiàn)場造成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在球拍封存、檢測、存放這些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
據(jù)了解,大型國際比賽中,球員比賽用拍要提前交由主辦方檢測,之后封存保管,等到比賽時由裁判統(tǒng)一發(fā)放。
信息來源:熱搜爆了!王楚欽賽前更換球拍,膠皮疑被掰開!本人和國際乒聯(lián)最新回應光明網(wǎng)2025-05-20 08:41
看似嚴謹,其實中間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埋下隱患,如果儲存環(huán)境潮濕,或者球拍堆放不當,膠皮受潮或受壓導致開膠是很有可能的。
賽后,不少網(wǎng)友也對主辦方的器材管理提出了質(zhì)疑:“這么重要的比賽,連球拍都保管不好,這讓人怎么放心?”
更有粉絲怒斥:“王楚欽到底是多倒霉,次次都攤上這種事?”
信息來源:多哈世乒賽|王楚欽回應換球拍:不知道為什么,每次都是我遇到這種事情光明網(wǎng)2025-05-20 07:41
那塊開膠的球拍,對王楚欽而言,它是陪他征戰(zhàn)多場比賽的“老搭檔”,甚至帶著心理寄托。
正如前國手馬特、周雨在直播間分析時所說:主板和副板雖然配置差不多,但運動員真正磨合出手感,需要兩三個月時間。
就像你開一輛熟悉的車,方向盤、油門你都能閉著眼控制,但換輛新車,哪怕看起來一樣,開起來就是不一樣。”
更重要的是,那塊主板是他比賽的信心源泉,特別是奧運混雙奪冠那塊拍子,被踩斷后給他造成的心理沖擊非常大,這一次的開膠事件,無疑又在他心里捅了一刀。
“我也不明白為什么每次都是我遇到這種事。”王楚欽賽后一度情緒激動,語氣中充滿了委屈和憤懣。
從比賽結(jié)果看,這次對陣雨果/布魯納的混雙比賽,王楚欽用備用球拍還是贏得很漂亮的。
3:0的大比分,過程也沒太多波瀾,但對于之后更重要的單打、團體項目來說,這種器材不確定性,仍是個隱患。
其實,早在巴黎奧運會后,他就為備用球拍做了些調(diào)整。
比如及時更換膠皮、進行試打適應等,確保一旦主板出問題,也能盡快頂上,但心理這道坎,并不是那么容易過的。
好在技術層面,王楚欽還是有底氣的。
比如巴黎奧運后對陣瑞典選手莫雷加德,王楚欽已經(jīng)和他交手7次,保持全勝,實力在線,關鍵是不能讓球拍的問題把注意力全帶跑了。
就像球迷調(diào)侃的那樣:“大頭(王楚欽)這次必須告訴自己,贏球靠技術,不靠球拍。”
其實這幾年,大賽中運動員器材出問題并不罕見,張怡寧當年北京奧運時也遇到過主板檢測不合格,用一塊“膠皮像鞋底”的備用板打整場,幾乎沒有進攻感,全靠防守咬牙頂下來。
但那是十幾年前了,現(xiàn)在都2025年了,賽事管理不該還這么掉鏈子。
從球拍檢測、封存、存放,到比賽前的發(fā)放,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有嚴格的標準,可事實是,這次王楚欽和雨果的球拍都出了問題,說明流程中確實存在嚴重漏洞。
對于王楚欽來說,這已經(jīng)不是單純的“倒霉”可以解釋的了。
他身上接二連三發(fā)生的器材事故,暴露的是更深層次的賽事管理問題:對運動員的保護是否足夠?對器材流程是否足夠嚴謹?是否還有更多“看不見的疏忽”正在發(fā)生?
一塊球拍,看似小事,但它背后連著的是選手的狀態(tài)、榮譽,甚至是多年拼搏的夢想。
希望未來的每一場大賽,組織方都能真正從這些“意外”中汲取教訓,完善制度,不再讓類似的“球拍門”一而再、再而三地發(fā)生。
畢竟,運動員應該專注在球場,而不是被一塊球拍牽絆心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