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動重卡銷量同比持續增長,但要替代燃油重卡仍需解決補能時間、使用場景受限等問題
文|陳亮
編輯 | 施智梁
新能源化的東風已滲透進重卡領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重卡行業實現銷量91.2萬輛,同比下降1%,根據終端上牌數據,2024年國內新能源重卡銷量達到8.2萬輛,同比大漲140%;天然氣重卡銷量為17.8萬輛,同比增長17%。
市場銷量好的同時,中國重汽、中國一汽等傳統重卡企業積極轉型新能源領域,宇通客車、比亞迪、徐工集團、中聯重科等新玩家跨界進入新能源重卡領域。
產業分析人士告訴《財經》,新能源已經成為中國商用車另一大增量市場,并有望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憑借低碳環保、使用成本低等優勢,新能源商用車適用范圍有望進一步拓寬,應用規模與市場占有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美好的前景也吸引了寧德時代等動力電池巨頭參與。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認為,未來3年重卡行業將迎爆發式增長,實現50%的電動化率。
如何讓純電重卡補能方便,如何提升純電重卡經濟性,如何構建純電重卡生態,是行業參與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曾毓群提出了重卡換電方案,通過推出75#標準化換電塊,從而實現全生命周期噸公里成本最低、安全性能達到行業最高標準,以及完美適配換電模式的標準化需求。
寧德時代的方案真能受歡迎嗎?
企業供圖
新能源重卡銷量猛增
目前重卡市場形成了傳統燃油重卡、天然氣重卡和新能源重卡三方局面。傳統燃油重卡的比重在逐漸下滑。
2024年中國重卡銷量出現同比微跌局面,而天然氣重卡和新能源重卡銷量同比增長17%和140%,逐漸蠶食傳統燃油重卡市場份額。
傳統燃油卡車尾氣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氣體,如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等,這些污染物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危害人體健康和生態平衡。而新能源卡車使用電力、氫氣等清潔能源,在運行過程中幾乎不產生尾氣排放,能有效降低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改善空氣質量。同時,傳統燃油卡車燃燒化石燃料會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加劇全球氣候變暖。
在“雙碳”目標下,天然氣重卡和新能源重卡獲得市場歡迎,其中天然氣重卡是當前傳統燃油重卡的主要挑戰者。
《第一商用車網》數據顯示,2024年天然氣重卡銷量17.2萬輛,創下歷史新高,其中2024年12月銷量同比增長56%。
從市場應用場景來看,天然氣重卡在長途干線物流運輸領域應用廣泛。在煤炭、礦石等大宗商品的長距離運輸路線上,經常能看到天然氣重卡的身影。以山西到河北的煤炭運輸路線為例,許多物流企業選用天然氣重卡,因其燃料成本優勢明顯,在固定線路運輸中,加氣站布局可針對性規劃,確保車輛高效運行。
在港口、礦區等特定作業場景,天然氣重卡也表現出色。港口內貨物裝卸運輸頻繁,車輛啟停次數多,天然氣重卡清潔環保的特性有效減少了港口區域的空氣污染,且相對經濟的燃料成本降低了港口運營方的物流成本。
天然氣重卡的優勢顯著。成本優勢是其一大亮點,燃料成本方面,當天然氣與柴油存在價格差時,天然氣重卡的運營成本優勢便會顯現。天然氣價格從2024年1月平均5300元/噸下降至2024年4月最低4000元/噸時,天然氣重卡銷量節節攀升。然而隨著天然氣價格回升,天然氣重卡銷量又進入震蕩期。
天然氣重卡之外,新能源重卡成為新“黑馬”。 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亞洲區汽車業務負責人鄭赟對《財經》表示,新能源商用車分為純電、插電混動、燃料電池、甲醇、氫氣等形式。繼2022年實現爆發式增長后,新能源商用車市場就處于持續穩步向好階段。
新能源重卡以清潔能源為動力,在使用階段不產生或極少產生溫室氣體排放,有助于減少交通運輸領域的碳足跡,緩解氣候變化壓力,更好地實現 “雙碳” 目標。
在多種新能源形式中,純電重卡是重點方向。研究機構EVTank聯合伊維經濟研究院共同發布的《中國電動重卡行業發展白皮書(2025年)》中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電動重卡的銷量為8.27萬輛,同比增長139.4%,整個重卡行業的電動化大幅上升到9.2%,較2023年提升5.4個百分點。2024年電動重卡行業實現高速增長,月銷量屢創新高。
換電重卡必須具備經濟性
純電重卡銷量的節節攀升目前主要來自政策推動。
2024年7月,交通運輸部、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實施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的通知,提出將對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給予資金補貼,購置新能源重卡最高補14萬元(報廢補貼+新購補貼),僅新購新能源重卡運營最高可補貼9.5萬元。
地方政府也不斷出臺扶持新能源重卡的政策,這些政策主要分為兩類,一是路權、時權放開,二是以舊換新補貼。例如成都、長治等地均已實行新能源重卡路權優先等支持政策;針對工地渣土清運場景中的新能源重卡,長沙、南京、雄安新區等地還給予延長車輛作業時間等時權優勢。
在補貼方面,上海規定淘汰國四柴油重卡最高補貼 5 萬元,新能源重卡更新補貼最高 630 元/千瓦時;北京根據不同報廢更新車輛類型,補貼標準為 3.5 萬元至 17 萬元。
政策之外,純電重卡要想進一步具備市場競爭力,就需要解決一系列產品挑戰、生態挑戰和經濟性挑戰。
對于電動重卡而言,曾因電池能量密度原因,存在續航里程過短、補能速度不快等問題,從而直接導致運輸過程中可裝載貨物少、補能時間長,這不僅降低了運行效率,還達不到高收益率。
近兩年,針對商用車領域的電池產品革新速度正在加快,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上述技術制約。例如寧德時代針對不同使用場景為重卡打造了超充版、長壽命版、長續航版以及高強度版(工程機械專用)等電池產品。
曾經被譽為“短腿”的純電重卡在搭載了1000度電池后,可以實現800公里的續航,完全勝任快遞、快運等跨省運輸任務,大大拓寬車輛的服務半徑。
此外,為滿足重卡司機減時提速的充電需求,電動重卡領域也出現了換電模式,電動重卡司機從掃碼開始到電池更換完成僅需五六分鐘,滿足了城市運營、物流運輸等多種車系提速提效的需求。
愿景是美好的,但是提高換電站覆蓋度是換電模式能否成功的關鍵。據悉,寧德時代2025年目標是在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等13個核心區域建成300座換電站,貫通滄榆線、京滬線(G2)、滬廣線、滬蓉線等11條干線。到2030年之前,將建設一張“八橫十縱”的全國換電綠網,組成16大城市群換電網,這全長15萬公里的高速及國省道干線,將覆蓋 80%的干線運力。
寧德時代換電業務總經理、時代騏驥CEO楊峻告訴《財經》,寧德時代將投入大部份地區換電站自建自營工作,在少部分地區也會有一些地方資本參與。
企業供圖
此外,要讓終端消費群體接受換電重卡,還需提升經濟性。楊峻表示,騏驥換電已經實現了重卡領域的“電氣同價”。采用騏驥底盤換電的重卡,按照全年跑10萬公里來計算,單公里比油車節省0.62元,一年多掙6萬;跟天然氣比,單公里節省0.2元,一年多掙2萬,而且電價穩定,不受到氣價波動的困擾。
當然,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能否打動前期需要高成本購置新能源重卡的消費群體也是一大考驗。
企業和市場對于新路徑目前保持開放態度,5月18日,寧德時代交付了1428輛換電重卡,并簽訂了6900輛意向訂單。
(作者是《財經》特約撰稿人)
責編 | 張生婷
題圖 | 新華社 題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