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始皇稱帝到宣統帝退位,過去了兩千一百三十三年。
在這兩千多年的時間里,出現了幾百位皇帝,而在這些皇帝中,大部分都是沒啥本事的皇帝,只有小部分的皇帝能力出眾。
而真正為國家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千古一帝”,更是只有五個……
開天辟地秦始皇
一說到“千古一帝”這個詞,人們最先想到的肯定是秦始皇,秦始皇似乎已經和這個稱號綁定在了一起。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名字便是他的功績,他是最開始的“皇帝”,是他給后世之人開了這個“當上皇帝,一統天下”的頭。
而且秦始皇在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功業后,他并沒有因此驕傲自滿,停滯不前,為了讓天下真的歸于統一,秦始皇頒布了很多政策。
這些政策影響深遠,至今仍在使我們受益。
中國現在能擁有如此龐大且統一的領土,秦始皇功不可沒。
不過,由于秦始皇在位時間太短,而且秦朝是尊崇法家而非儒家,因此后世的儒生都對秦始皇有一種偏見,甚至還編造了一些故事,說秦始皇是個暴君。
雖然秦始皇確實“大興土木”,但他還算不上暴君,古代的百姓本來就有徭役,而且秦始皇找人干活也不是不給工錢。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文物重現天日,人們也逐漸發現了一些被掩藏的歷史。
現如今被視為正史的《史記》,由于是在漢朝寫的,因此太史公司馬遷在寫的時候,難免遇到一些阻力,他也不得不更改一些史實。
至于那些被藏起來的真相,就只能由我們自己去尋找了。
開疆拓土漢武帝
秦始皇后面為什么直接是漢武帝?漢文帝去哪了?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漢文帝實在是沒有給后世留下什么東西,他只是給后世留下了一個榜樣。而且他這個榜樣還不是人人都能學的,有的皇帝只學到了漢文帝的形,卻沒有學到漢文帝的意,結果導致天下大亂。
漢文帝是一位好皇帝,他確實稱得上是三代以下第一賢君,足以名垂千古。
但是漢文帝為了保護百姓,一直信奉“黃老之學”,主張“無為而治”,他得到了百姓的稱贊,卻失去了做大事的機會,這是漢文帝自己做出的取舍。
而漢武帝就與漢文帝完全不一樣,他雖然總是被批評為“窮兵黷武”,但是漢武帝給打下的土地可是實打實的。
如果不是在漢朝就將西域納入了我國的版圖,我們也沒有理由去直接把新疆打下來。
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漢武帝的出兵并不是因為要擴張,而是因為要自保。
如果不是漢武帝大力支持霍去病討伐匈奴,漢朝未來的路會非常難走。
匈奴最大的影響,阻斷了我們與西方國家的聯系,只有解決掉匈奴,才能讓絲綢之路暢通。漢武帝的一生很長,他也有做錯的地方,但是他做出的功績和后世的影響,足以讓他成為“千古一帝”。
二代始皇隋文帝
隋文帝楊堅,總是被人稱為“第二代秦始皇”,因為他與秦始皇真的很像,一樣的平定亂世,一樣的千秋功績,一樣的二世而亡。
隋文帝楊堅也是一位終結亂世的皇帝,而且他所做的事情,與秦始皇有異曲同工之妙。
隋文帝在位期間,頒布了很多關鍵政策,他的政策與秦始皇的政策一樣,一直延續到了今天,我們現在依然在享受隋文帝帶來的好處。
在封建社會中,皇帝之下便是官員,官員是整個國家正常運行的基礎,一個好官能做到的好事有很多,一個惡官造成的影響也可以很大。
因此,選官和官員任用就成為皇帝的頭等大事,要是能做到知人善用,這位皇帝就已經算得上是好皇帝了。
而我們最熟悉的選官制度就是“科舉制”,我們最熟悉的中央官制便是“三省六部制”,而這兩種沿用了一千多年的制度,就是由隋文帝創造出來的。
可惜的是,隋文帝還沒有將這兩個制度完善,便因病去世了。
而他的兒子隋煬帝又是個著名的昏君,花兩百萬條人命修了一條大運河,依然被人罵得很慘。隋文帝的時候,全國人口差不多五千萬,但是唐太宗在位時期,就剩下一千萬了,就這么幾十年,少了四千萬人。
華夏巔峰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唯一一個不是開國皇帝,勝似開國皇帝的“太宗”,很多人都認為李世民應該是“太祖”,因為他實在是太強了。
李淵稱帝的時候,留下了很多隋朝老臣,隋朝留下的制度也沒有怎么改,使用的還是隋文帝留下的制度。
李淵不太會當皇帝,他在位時期最大的功績就是沒有限制李世民,讓李世民能放開手腳。
李世民強行當上皇帝之后,馬上便開始做一個開國皇帝該做的事。
楊堅留下的那些政策,大部分尚未完善,被李世民拿來改進再實行,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當一個政策被投入使用后,一定是剛開始那段時間最好用,因為時間一長,人們就會發現其中的漏洞并加以利用,從而導致這個政策失去它原本的作用。
最經典的案例就是科舉制,李世民剛開始實行科舉制的時候,雖然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招上來的人確實有能力。
到了唐玄宗時期,當官全靠溜須拍馬,權錢交易,無數人才被埋沒。
說回正題,李世民在位時期,推行了很多新政策,使得當時的唐朝成為了整個亞洲乃至整個世界的第一強國。
唐朝的繁華甚至已經超出了現代人的想象,我們只能從史書上的只言片語中,體會那種感覺。
李世民的強勢使得大唐威名遠播,沒有一個國家敢跟我們過不去,整個東亞的格局都因此被固定,大唐的軍隊只用一次戰爭就打得倭國一千年不敢放肆。
李世民和大唐給我們留下的,不光是一些令人驚嘆的珍貴文物,還有那種刻進骨子里的民族自信與民族驕傲。
收復失地明太祖
雖然李世民開了個好頭,但是一個王朝終究會覆滅。“一鯨落,萬物生”,唐朝的滅亡帶來了一個亂世,也帶來了幾百年的動亂。
宋朝根本就不像一個大一統王朝,它只不過是一個比較“耐活”的割據王朝罷了,唐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應該是明朝。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最有話題度的皇帝,不論從哪個方面看,他都與以往的皇帝顯得格格不入。
朱元璋一生中最大的功績,就是收復了北方的失地,讓“大一統”這個詞再度出現在中原大地上,讓中國避免了被分裂的結局。
如果不是朱元璋堅持北伐,讓大軍收復了燕云十六州和遼北地區,不敢想象今天的中國會是一個怎樣的狀態。
雖然朱元璋晚年有些暴虐,但是有些時候,犧牲是必要的,我們作為既得利益者,沒有資格去指責朱元璋的做法,誰也不能保證,朱元璋做的就是錯事。
秦始皇、漢武帝、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這五位皇帝都是留下了千古功績的皇帝。
他們在位時期雖然有功有過,但是從我們的視角來看,這五位皇帝的功績仍在讓我們受益,但是他們的過錯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
由此,這五位皇帝可謂是實至名歸的“千古一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