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漢文帝被周勃、陳平等軍功大佬擁立為皇帝之后,其他的劉姓王爺之中,誰最尷尬呢?大家可能會覺得劉襄、劉章兄弟,畢竟這倆一開始就是皇位繼承者中呼聲極高的人,而且在平定諸呂之亂中立功最大,劉襄還是劉邦的長子長孫。但其實還有一個人比他們更加尷尬,那就是淮南王劉長。
劉長尷尬在哪里呢?三個方面:第一是因為劉長跟已故的呂后感情是眾所周知的深厚,從全面倒呂這個角度來講,他在政治上是屬于重點打擊對象;第二是因為劉恒當上皇帝之后,劉邦的8個兒子中,就剩老四劉恒和老七劉長兩個了,從皇權威脅上來講,他對劉恒的威脅性是最大的;第三是因為劉長這個人生來剛猛,是繼楚霸王項羽之后又一個力能扛鼎的大力士,從風險可控性來講,勇猛好斗的他是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那么,我們把思維回放到漢文帝即位之后的“皇權、相權、王權”三方博弈的政治局面當中去,漢文帝在政治上最占優勢,畢竟他是走完合法流程的皇帝;軍功集團在實力上最占優勢,他們盤根錯節地聯姻結盟,已經把己方實力板塊化了,基本盤最穩;而劉姓王爺則成為了夾心餅。
這種“三足鼎立”的局面,其實大家其實應該很熟悉,也知道最終結果必定是一家通吃的。只是破局的手法各有異同而已。漢文帝采用了什么破局方法呢?溫水煮青蛙,以時間換空間。非常之高明,具體的細節咱們會陸續講到的。今天只介紹一下他的整體思路,其實就是扶持一方的同時在打壓另一方,等到這兩方的勢力都被調配到可控范圍,再各個擊破。
漢文帝上位之后,立馬就進行了一波三方勢力平衡。具體的操作和結果就是:安排了親信宋昌任衛將軍去鎮撫南北軍、心腹張武為郎中令接管宮廷禁軍;把原本屬于軍功集團的相權添加點彩頭重新交回他們的手里,讓周勃當了右丞相、灌嬰當了太尉、陳平當了左丞相;然后全面扶持在呂雉一朝遭受嚴重打擊的劉姓王爺,比如劉友的兒子劉遞被封回了趙王(原屬呂祿),由趙分出的常山國也還回趙國;瑯邪王劉澤被封為了燕王(原屬呂通),瑯琊和濟南也全都還給了齊王;廢魯國(原屬呂家女婿),將薛郡還給了楚國。
這里要講一個三足鼎立的最基本原理,那就是不管是誰,在沒有一舉拿下其他兩方的絕對實力之前,一定要想盡辦法讓局中的三方都有不下牌桌的自保能力。否則,就一定是兔死狐悲、唇亡齒寒的結果。
也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原本最為尷尬的淮南王劉長反而爆發了蓬勃的政治生機。畢竟他是漢文帝劉恒唯一在世的弟弟,漢文帝需要把他打造成為一面政治旗幟、一個政治標桿,當然也需要臨時拉攏他去共同對抗其他勢力。
但是頭腦相對比較簡單的劉長是想不通背后這一番復雜邏輯的,還真以為他是他爹劉邦唯一一個人見人愛的兒子,以前呂后溺愛他,現在哥哥劉恒也溺愛他。所以,便真覺得自己是大漢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二號人物了。開始在作死的路上狂奔了。
劉長這個人有多作呢?史書上只說他恃寵而驕,但有些細節上卻讓人不寒而栗。比如他跟劉恒相處,不分場合,都是以兄弟之禮去示人的,這一點就非常危險。正確的做法就是先論君臣關系再論兄弟關系,你在任何場合都是叫劉恒哥哥,劉恒怎么去維護皇帝的權威呢?又比如他在生活服務的待遇級別上也毫不避諱,直接就對標了哥哥劉恒,這同樣是權力游戲中的大忌;再比如,漢文帝制定的各種政策法令,只要他不滿意,他是完全可以置之不顧的,搞得漢文帝根本管不了他一樣……
當然,這些桀驁不馴、傲慢無禮的事情,在前期的漢文帝心中都是可以容忍的。我的好弟弟,我留著你還有大用呢,等你變得可有可無或者你得寸進尺的時候,哥哥再跟一起來算總賬。
公元前177年,也就是漢文帝三年,10月,長安城內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案件:當年由劉邦親自敕封的開國功臣,歷經高祖、惠帝、呂后三朝的國之元老辟陽侯審食其(shěn yì jī),在自己的家中被人活活打死!
這件事誰干的呢?正是我們的劉長同志!
這件事情性質之惡劣在于三個方面:第一是死者身份顯赫,第二是案發地點在天子腳下,第三是行兇者是在大白天毫不避諱地公然殺人,隨后更是殘忍地割下了死者的頭顱,四處“炫耀”。
事后劉長馳馬奔至宮中,向漢文帝脫去上衣謝罪道:“我母親本不該因趙國謀反事獲罪,那時辟陽侯若肯竭力相救就能得到呂后的幫助,但他不力爭,這是第一樁罪;趙王如意母子無罪,呂后蓄意殺害他們,而辟陽侯不盡力勸阻,這是第二樁罪;呂后封呂家親戚為王,意欲危奪劉氏天下,辟陽侯不挺身抗爭,這是第三樁罪。我為天下人殺死危害社稷的賊臣辟陽侯,為母親報了仇,特來朝中跪伏請罪。”
劉長陳述的審食其三條罪狀其實沒有一條是站得住腳的。他母親趙姬和劉如意之死跟審食其有什么關系呢?還有呂氏外戚專權是審食其可以諫阻得了的嗎?如果這就該死,那周勃等前朝老臣誰不該死?他怎么不去擊殺周勃等人呢?
但是,面對如此惡性事件,一向賢明的漢文帝處理起來卻十分曖昧,居然顧念兄弟之情,認為劉長為母報仇而情有可原,特赦了劉長。
(劉長)乃往見辟陽侯,自袖鐵椎椎辟陽侯,令從者魏敬剄之;馳走闕下,肉袒謝罪。帝傷其志為親,故赦弗治。
這件事情,很多人都只是將其理解為漢文帝劉恒對劉長的包庇縱容,其實沒有這么簡單。從審食其跟呂后的關系來講,漢文帝本身就有足夠的意愿想要審食其死。劉長用這么荒唐粗暴的手段和理由殺了審食其,卻能逍遙法外,這背后究竟有沒有漢文帝的授意呢?有沒有可能劉長就是被漢文帝在當槍使呢?
自此之后,薄太后和太子以及百官都很懼怕劉長。劉長也越發驕縱肆志,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出入宮中皆號令警戒清道,還稱自己發布的命令為“制”,另搞一套文法,一切模仿天子的聲威。講白了,劉長就是把自己當成了第二個皇帝了。
又過了三年,即漢文帝六年(前174年),又發生一件讓人感覺十分蹊蹺的事情——劉長讓男子但等七十人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議,策劃用四十輛大貨車在谷口縣謀反起事,并派出使者前往閩越、匈奴各處聯絡。朝廷發覺此事,治罪謀反者,然后就把劉長召至長安審查。
這件事蹊蹺在什么地方呢?一個是劉長造反的方式是不是過于奇葩了?用四十輛大貨車在谷口縣謀反起事,這怎么看都有點跟小孩子過家家鬧著玩的味道;另一個是既然都決定造反了,劉長怎么會乖乖跑到長安去接受調查呢?那跟去送死沒有什么差別嘛!
劉長到了長安之后,果然引起群情激憤,朝中大臣一致上書列舉其罪名,要求漢文帝對其殺無赦。
但是,漢文帝又演上了。先是說自己不忍心直接宣判弟弟死刑,讓有關部門去審理此案。等有關部門判了劉長死刑之后,他又以顧念兄弟之情為由,赦免了劉長的死刑,只想廢黜其王位。在群臣的力諫之下,漢文帝最后才把劉長流放至蜀郡嚴道縣邛崍山郵亭。而且還特許每日給劉長每日供應肉五斤、酒二斗,并命令昔日受過劉長寵幸的妃嬪十人隨往蜀郡同住。
大家是不是覺得漢文帝對弟弟劉長太過寬容了?但是大家可能忘了,有些人是可以做到殺人不見血的。漢文帝其實就是在逼死劉長。因為劉長這次流放其實沒那么簡單,而是從長安一路游街示眾到發配之地的。
載長以輜車,令縣以次傳之。
這件事情誰看明白了呢?大臣袁盎!袁盎覺得漢文帝這么做不厚道,便跟漢文帝說:陛下一向驕寵淮南王,不為他安排嚴正的太傅和國相去勸導,才使他落到如此境地。再說淮南王性情剛烈,現在粗暴地摧折他,臣很擔憂他會突然在途中身染風寒患病而死。陛下若落得殺弟的惡名如何是好?
漢文帝表示自己只是想讓劉長嘗嘗苦頭,然后就會赦免他。
結果事情的發展,果然如袁盎所料一樣:從小就沒有如此丟過人的淮南王,最終,絕食而死!
淮南王果憤恚不食死。
劉長死后,漢文帝把氣都撒到了沿途那些沒有照顧好劉長的官員身上,讓他們一律給劉長陪葬去,以此來獲取自己的良心安穩。
但是,這事沒這么容易翻篇,老百姓還是有一定記憶的。孝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有百姓作歌歌唱淮南王的遭遇說:“一尺麻布,尚可縫;一斗谷子,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啥意思?民間很多人還是知道劉長的死跟你劉恒有極大關系的。
漢文帝聽到后,就嘆息說:“堯舜放逐自己的家人,周公殺死管叔、蔡叔,天下人稱贊他們賢明。為什么呢?因為他們能不因私情而損害王朝的利益。天下人難道認為我是貪圖淮南王的封地嗎?”于是徙封城陽王劉喜去統領淮南王的故國,而謚封已故淮南王為厲王,并按諸侯儀制為他建造了陵園。意思是自己并不是因為想收回劉長的封地才逼死劉長的。
關于劉長之死,很多人都覺得就是劉長咎由自取。這其實沒錯,劉長確實是自己作死,但是大家如果真正讀懂了《鄭伯克段于鄢》那篇文章,會不會發現漢文帝逼死劉長和鄭伯殺死弟弟段的手法如出一轍?就兩個字“捧殺”嘛!
人性之惡,很多時候恰恰體現在殺人不見血之上。放任你去犯錯、去作惡,然后等你干了天理不容的錯事之后,名正言順地讓你去死。
劉長這孩子其實最缺的就是管教嘛。剛生下來,親生母親趙姬就自殺了。撫養他的呂雉對他特別的溺愛,這樣的孩子怎么可能不驕縱?你漢文帝作為他唯一的親長了,確實做得很不好。你跟你兒子漢景帝在這一方面真的有得一拼。漢景帝劉啟還是因為上面有個老媽竇漪房所以處處容忍弟弟劉武,你呢?純捧殺嘛!
其實你應該是知道軍功集團最開始是想擁立淮南王劉長為皇帝的,所以你一開始就并沒有真心把他當成自己的弟弟看,而是把他當成了皇位的潛在威脅者。只不過當時你自身實力并不強,需要這個比較虎的弟弟去充當一根攪屎棍而已。利用熊孩子去闖禍,這永遠都是屢試不爽的嘛。
劉長的驕縱不堪、違法亂紀,統統被你偏袒庇護下來了,難道你不知道這是取禍之道嗎?劉長后面猖狂到在你面前不稱臣而是直接拍著你的肩膀喊“哥哥”,你心里真的沒有想法嗎?劉長公開享受皇帝待遇,你內心真的接受嗎?劉長光天化日之下不走任何司法流程就殺死了開國功臣辟陽侯,這事真的跟你沒有關系嗎?劉長殺辟陽侯的辯護詞真的經得起推敲嗎?劉長隨后的種種胡作非為真的不在你的意料之中嗎?
(劉長)與上同車,常謂上“大兄”
講句難聽的話,劉長攤上你這么一個哥哥,只能說是在劫難逃了。
其實,早在漢文帝溺愛弟弟劉長之初,當時的朝中名臣袁盎就上書勸諫過文帝:對諸侯王太過放縱,將來必然生患!只是漢文帝裝聾作啞就給忽視了。你為什么要這樣呢?不就是要給劉長造成一種錯覺,讓他覺得他干什么你都會幫他兜底唄!但其實你真的是這么想的嗎?
袁盎諫曰:“諸侯太驕,必生患。”上不聽。
在殺了審食其依然沒有受到任何處罰之后,劉長更為放肆:他直接按照自己的喜好,在封國里任意改變律法;對于朝廷所派遣的官員,更是隨意打殺;甚至于后來,他開始使用起天子儀仗。任命官員也是隨心所欲,都到了可以給人封侯的地步了……
事情到了這種地步,你怎么忍不住了?你忍不住也沒關系,把弟弟好好教訓一番,讓他再也無法輕松作惡也行呀!你自己“不忍心”傷害兄弟感情,讓你舅舅薄昭寫信去警告他是幾個意思?一個從小就橫沖直撞的小霸王,他能服你舅舅?他可能唯一有點服的人就是你這個哥哥!
帝重自切責之,乃令薄昭與書風諭之,引管、蔡及代頃王、濟北王興居以為儆戒。
劉恒呀劉恒,你可能是個好皇帝,但你一定不是一個好哥哥!
有些人,心是一顆殺人心,但是手上永遠不愿意沾血!后世的袁紹和弟弟袁術,其實就是類似的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