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之縱橫》《瑯琊榜之風起長林》《風起隴西》《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長安十二時辰》《慶余年》《瑯琊榜》
有人說《藏海傳》開播或將改寫古裝劇歷史,事實如何只能看作品播出后的表現、口碑以及演員的演技如何才能判斷。
但不管能否改寫古裝劇的歷史,古裝權謀劇又被大家推上風口浪尖,回想近10年的權謀劇真是精彩絕倫。
為了自己溫習老作品,也讓大家做個參照,特地整理出一期近10年最好的5部權謀劇供大家觀看。
5部作品分別通過劇情、數據、口碑、演技等方面進行綜合排名,如果有遺漏或不妥還希望大家在評論區里討論。
廢話不多說,上干貨!
第5名,《風起隴西》 評分8.1
這是一部以三國諜戰為題材的作品,由于邏輯硬核有些“燒腦”,導致收視率略低,被不少人評價“門檻高”。
要知道《風起隴西》是在央視8套首播,經常在黃金時間看電視的大多是父母那輩人,作品搞的太燒腦收視率肯定不會太高。
咱們先簡單回顧一下劇情。
三國鼎立時期,蜀漢司聞曹密探陳恭(陳坤飾)身在魏國,以“白帝”為代號傳遞情報。
街亭失守案中,陳恭的情報被懷疑,蜀漢反間諜專家荀詡(白宇飾)奉命潛入魏境調查。
看似簡單的故事,卻有著堪比《無間道》的各種反轉。
陳恭可以是蜀漢的白帝,也有希望成為曹魏的燭龍,他既可以是這邊的自己人,也可以是那邊的自己人。
人物脈絡撲朔迷離,反轉更是跌宕起伏,讓許多觀眾看了個過癮!
說到這有人會說,這部劇不應該屬于古裝諜戰劇嗎?為什么會被劃分到權謀劇里?
原因自是整部劇的核心所在。
劇集通過“三次反轉”構建多層權謀網。
其中身份反轉,陳恭從蜀諜“白帝”變為魏諜“燭龍”,再回歸蜀漢反間;其次動機反轉,馮膺表面背叛實為效忠,楊儀以“興漢”之名行黨爭之實;
最后結局反轉,陳恭之死并非因任務失敗,而是權謀博弈的必然犧牲。
這種邏輯密度遠超普通諜戰劇,更貼近權謀劇的燒腦特質。
蜀漢司聞曹與曹魏間軍司的對抗不僅是諜戰,更涉及諸葛亮與李嚴的斗爭、楊儀與馮膺的權謀算計,甚至上升到蜀漢內部“興復漢室”理念的分歧
這一切不正是朝堂驅使、權謀所致嗎?
楊儀為了扳倒李嚴不擇手段,而陳恭的間諜行動不僅為獲取情報,更成為諸葛亮北伐大業與蜀漢內部權力洗牌的關鍵棋子。
表面是諜戰,骨子里全是權謀,這樣一來很難將該劇劃撥到哪一個分類里,所以在權謀劇中也有了《風起隴西》的身影。
劇情優秀,離不開優秀的演員。
陳坤飾演的陳恭,白宇飾演的荀詡,俞灝明扮演的楊儀 ,尹鑄勝飾演的李嚴,還有被人津津樂道的馮膺由聶遠扮演。
每個角色都不拉胯,陳恭的機智多疑,楊儀的居功自傲,馮鷹的職場邏輯,廣受大眾好評。
《風起隴西》這部劇我本來是想放在靠前的幾位,可奈何那些作品也有點猛哦。
第四名,《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 評分8.2
以司馬懿視角重構三國史,從“鷹視狼顧”名場面到高平陵之變,展現其從儒生到權臣的蛻變。
這部劇歷史重新解構更加大膽卻非常合理,劇中的“月旦評”、“求才令”都讓人感到亂世用人的殘酷法則。
而這些法則、大膽等諸多要素都是建立在“權謀”之中。
該劇在權利博弈方面有“三大戰場”。
其一,朝堂之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霸道、曹丕奪嫡的隱忍、司馬懿“鷹視狼顧”的野心,構成權力更迭的主線。
其二,軍師之間的對決,楊修與司馬懿的“智商對決”堪稱經典,如“雞肋事件”與“立儲之爭”,展現文人謀士的生死較量。
其三,后宮對決同樣揭示了權利對命運的壓迫。
關于權謀,該劇名場面不斷。
例如曹操試探“鷹狼環顧”,他以扔棋子試探司馬懿,后者回眸一瞬的陰鷙與野心,堪稱全劇最經典的鏡頭之一,完美還原“狼顧之相”。
楊修之死
楊修臨刑前與司馬懿共飲斷頭酒的場景,將文人謀士的悲劇宿命推向高潮,這又何嘗不是權謀的犧牲品呢?
演員方面更加令人折服,尤其是于和偉。
他這版的曹操兼具霸痞與文人氣質,既有“治世能臣”的抱負,又有“寧我負人”的狠辣,顛覆傳統奸雄形象。
從《新三國》的劉備到曹操,于和偉完成“自我超越”。
他賦予曹操文人式的痞氣與心術,一句“我要殺REN”的頑皮與狠厲,成為角色靈魂。
王勁松的荀彧以眼神與臺詞傳遞士大夫的堅守與掙扎,堪稱“定海神針”。
翟天臨的楊修將恃才傲物的才子演得鮮活又悲情,死前獨白令人動容。
《軍師聯盟》以獨特視角重構了“三國”,既有權謀博弈的燒腦內核,又不乏人性的溫度,好劇值得一推。
第三名,《瑯琊榜之風起長林》 評分8.4
曾經因為“黃老板”主演,一度不想看,甚至開播時都沒看,播出后好多天才開始入坑,有多少人跟我一樣呢?
說起《風起長林》一部國產劇續集,放眼整個國產劇作品中,沒有幾部敢這么做。
因為國產劇有個定律,逢續必廢!
但這部劇卻被不少觀眾譽為“史詩級續寫”。
怎么個史詩法,咱們掰扯掰扯。
第一,精神內核的延續與升華,譬如家國情懷與忠義風骨,但整部劇將視角從“復仇”轉向“守護”,進一步深化了對歷史與人性的思考。
第二,《風起長林》揭示了“風起不息”的歷史循環,長林軍重蹈赤焰覆轍,雖是功高震主最簡單的表達,但也賦予了故事那種歷史的厚重感。
第三,繼承了正午陽光一貫精良的制作水準,通過對演員的調教也達到了眾人期待的樣子。
第四,對“理想主義”的再次詮釋,梅長蘇以一己之力扭轉乾坤,但從長林軍的身上可以看出,作品想表達的是“去 英雄主義”。
因為僅靠個體風骨無法改變歷史慣性,還是要集體醒悟才行。
總結《瑯琊榜之風起長林》的“史詩性”,源于其對前作精神的傳承、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洞察,以及對人性復雜性的多維刻畫。
它不僅是續集的典范,更是一部獨立的歷史類寓言,以“風起不息”的宿命感,完成了對《瑯琊榜》世界的補全。
當然,可能有 的觀眾不了解《瑯琊榜》亦或者《瑯琊榜之風起長林》,那到底哪方面才能吸引你去追劇呢?
由于《瑯琊榜之風起長林》的高光劇情和表演既充滿戲劇張力,又兼具情感深度,所以列舉以下幾個具代表性的案例,試試能否激發你的追劇熱情。
其一,長林世子蕭平章(黃曉明飾)在北境前線重傷中毒后,為保家國毅然放棄救治,選擇毒發前率軍死守邊境,最終戰死沙場。
這一情節不僅將家國大義推向極致,更在后續揭開其非長林王親生的身世秘密——他原是蕭庭生收養的孤兒,卻因忠義與擔當被視作真正的長林繼承人。
戰場上的悲壯犧牲與身世真相的沖擊,將角色的悲劇性與崇高感完美結合。
其二,蕭平章重傷,此時配合臺詞“大梁子民在后,我長林男兒,誓死不退”的吶喊,將熱血與悲壯推向高潮。
這短短的吶喊像《指環王》洛汗騎兵支援剛鐸發起沖鋒時的嘶吼,鏗鏘有力、激動人心。
排名5、4、3的劇集是我覺得不錯,口碑也不錯,我希望推給大家去欣賞,可是后面兩部作品我不知道該怎么評,也怕說不好。
那么不如這樣,我簡單說一說,剩下的內容由各位看過的觀眾在評論區幫忙填一填補一補吧!
第二名,《大秦帝國之縱橫》 評分9.3
這是一部史實還原與嚴肅創作的作品。
故事從商鞅變法后的秦國為背景,嚴格遵循史書記載的重大事件為。
而且劇中服飾、建筑、禮儀均參考考古資料,如秦人尚黑的服飾傳統、咸陽宮的宏闊布局,甚至青銅器的紋飾細節均力求復原,被網友評價為“歷史劇的考究典范”。
整部劇的權謀分別在“王者之術”、“外交博弈”、“宮廷陰謀”幾個方面展開來講,喜歡這方面劇情的必須入坑。
整部劇歷史為體,權謀為用。
多數觀眾認可該劇的歷史劇地位,也有部分觀眾認為劇作權謀占比過高少了一些歷史的厚重感。
這里就要兩極分化了,喜歡權謀的瘋搶,喜歡歷史正劇的哆哆嗦嗦。
我想說的是,別有顧慮,這部劇雖然是復合型作品,但絕可以讓你在歷史劇、權謀劇中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另外,富大龍的表演在這部劇中得到充分的肯定,他的表演絕對讓你看到不一樣的嬴駟。
第一名,《瑯琊榜》評分9.4
這部劇還需要我說嗎?
看到這里的觀眾有什么想說的,評論區里咱們聊一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