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荀彧:理想崩塌的“王佐之才”
荀彧是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謀士,被比作“張良”,21年間為曹操制定戰略、舉薦人才。他出身潁川士族,助曹操迎奉漢獻帝,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前力勸曹操堅守決戰。但隨著曹操野心膨脹,荀彧作為漢室忠臣的立場與曹操產生沖突。212年,他公開反對曹操封魏公,徹底觸碰逆鱗。曹操送他空食盒暗示自盡,荀彧最終服毒而死(一說憂郁病逝)。這位曾與曹操“推心置腹”的謀士,成了權力游戲的犧牲品。
2. 楊修:聰明卻被聰明誤的“站錯隊選手”
楊修出身“四世三公”的弘農楊氏,擔任丞相主簿時以才思敏捷著稱。他能秒解曹操的“雞肋”“一合酥”謎題,但過度顯擺引起曹操不滿。更要命的是,他卷入曹丕、曹植奪嫡之爭,多次幫曹植作弊應對考核,甚至揣測曹操心意提前準備答案。219年漢中之戰后,曹操以“泄露軍機、勾結諸侯”罪名處死他。表面因小聰明被殺,實則是政治站隊錯誤+出身袁術家族的隱患共同引爆。
3. 許攸:作死屆的“嘴炮王者”
作為官渡之戰獻計偷襲烏巢的功臣,許攸卻把一手好牌打爛。他仗著功勞整天喊曹操小名“阿瞞”,甚至當眾嘲諷:“沒我你能進鄴城?”更在酒宴上吹噓:“曹家父子沒我早完蛋了!”這種作死行為終于讓曹操忍無可忍。某次許攸出城時,被部將許褚以“目無尊上”為由直接砍頭,曹操事后默許——狂傲的謀士最終死于更狂傲的武將之手。
4. 陳宮:叛逃專家的“剛烈終局”
陳宮曾是曹操早期盟友,助其奪取兗州。但因曹操殺害名士邊讓等人,他憤而叛變,聯合呂布對抗曹操。被俘后,曹操念舊情想饒他,陳宮卻梗著脖子說:“我寧可死,也不跟你這種狠人!”臨刑前還要求曹操照顧自己老母,曹操含淚答應。這位“反曹專業戶”用死亡完成了對理想的殉道,死得比小說里還悲壯。
5. 婁圭:一句玩笑引發的血案
婁圭早年是曹操好友,擅長軍事謀劃,曾建議“冰筑城墻”大破馬超。但他某次看到曹氏父子出游,隨口調侃:“他們看起來像一家人出游啊!”這句話被密探舉報后,曹操覺得婁圭仗著自己是老部下,說話不恭敬、不懂分寸。216年,婁圭以“腹誹心謗”(心里罵領導)的罪名被殺。死得最冤的他證明:在老曹手下混,連朋友圈文案都得謹慎。
6. 崔琰:用顏值和正直“殺”死自己
崔琰是三國著名美男子,曹操見他也得收斂脾氣。他為人剛正,公開支持曹丕繼位,卻被曹操記恨。216年,崔琰給友人寫信時寫了句“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曹操硬解讀成“等老曹死了搞事情”,直接賜死。這位“魏晉第一帥叔”到死都拒絕認罪,刑場上整理衣冠從容赴死,用生命詮釋什么叫“君子死而冠不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