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古建筑是一座鼓樓,也叫譙樓,位于安徽鳳陽,將近六百歲,前兩天樓頂掉下來一些瓦,不過問題不大,修一修就能恢復原樣。整座樓的主體部分是非常堅固的,我曾近距離看過,每一塊城磚上都有當年負責人的職位和名字。
鳳陽只是安徽一個縣,自古都是,為啥會有這樣宏偉的鼓樓?因為這里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下旨在家鄉鳳陽營建中都,是按照皇城的規制建造的,開工六年后因種種原因停工,不過這棟鼓樓還是建完了,比同期建造的西安鼓樓規模還要大。
大明初建時對于都城曾有幾個備選:南京、西安、北京和鳳陽,所以這幾個地方都留下了規模宏大的明代建筑。南京畢竟在太祖時期是都城,城墻規模最大形制最高,用料最奢華,不過至今保留下來的也僅存城墻的一部分。西安留存的明代建筑最多最完整,尤其是鐘鼓樓和明城墻,現在都是西安地標。
朱元璋晚年因為事情太多,沒顧得上遷都,一直在南京。后來明成祖朱棣還是把都城遷到了北京,因為北京是朱棣的封地,他少年至成年到奪取江山都是以北京為根據地的,對那里感情深厚,再加上從全國的整體防御來考慮,最終選擇了北京。
明成祖為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文化遺產就是以紫禁城為核心的北京城了,其實紫禁城的形制和建筑布局都是參照當年鳳陽明中都規劃和設計的。明中都在停工幾年后又恢復了建造,而且持續了二十多年,歷史資料記載中明中都皇城比北京紫禁城的面積要大十幾萬平方米。
一直到清代康熙年間,鳳陽明中都仍然有“九門高峙,周圍基址宛然”的建筑存在,可見當時的明中都皇城建筑已基本完成,后來有分封到鳳陽的明朝王爺們居住。遺憾的是到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鳳陽的九座城門和城磚被拆下來建了鳳陽府城,明中都皇城逐漸廢棄。
殘存的明中都建筑在上世紀物資缺乏、文物保護意識淡薄的時代基本被完全拆除,再利用。最近數十年的考古發掘也找到了很多當年的建筑遺跡,巨大的石柱礎構件,精美的石雕、磚雕等,都證明了鳳陽這座皇城的宏偉和奢華。
當年負責修建鳳陽皇城的人是李善長,此人也是明朝的開國功臣,朱元璋老鄉,是鳳陽隔壁的定遠縣人,是個文人,后來做過太子的老師,官至丞相,爵位韓國公,一人之下的地位。中都建了幾年后朱元璋曾來視察,對李善長的工作非常滿意,但是回到南京后就以太費錢為由暫停了中都皇城的工程建設。
從這一點來說放牛娃出身的明太祖還是體恤百姓的,明中都的建設后來只把未完工程完工,停止擴建其它建筑,這也是我們今天只能看到巨大的建筑基礎,而地上建筑遺跡較少的原因之一。就像鳳陽鼓樓,按照我國古建筑的規制,有鼓樓的地方對面必然會有一座鐘樓,而鳳陽卻沒有,不知道五百年前到底有沒有建造鐘樓?
補充:鳳陽鼓樓券門上方牌匾的“萬世根本”四個字是明太祖朱元璋御筆親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