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皇帝們想要把國家治理好,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朱元璋和張居正這兩個人,他們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很聰明,值得我們了解一下。
做大事情的人不光需要熱血,還要有辦法??沼邢敕]有辦法是不行的。朱元璋和張居正就是有辦法的人,他們懂得怎么一步一步把困難的事情做成。
國家里有些當官的人不喜歡改變,因為改變會動他們的好處。這些人表面上聽話,實際上會把上面的好政策偷偷改壞。比如上面說要省錢,他們就會把老百姓的福利先停了,讓大家不高興。
南宋時期,國家的土地問題很嚴重。有些有錢有勢的人占了很多地,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宋朝的賈似道想出了國家買回多余土地的辦法,自己也拿出一萬畝地做榜樣。但是下面辦事的人不敢動那些有權勢家族的地,卻去欺負普通人,結果事情越弄越糟。
元朝滅了宋朝后,情況沒有好轉。元朝的做法更簡單,就是收稅不管地怎么分配,最后老百姓受不了,就爆發了大起義。朱元璋正是從這場起義中走出來的。
朱元璋知道要把國家治好,必須知道有多少地、多少人。但這個事情不好辦,因為:量地需要懂技術的人;官員人手不夠,不能挨家挨戶去查;有地的人也不想如實報告自己有多少地;只有沒地的人希望朝廷能查清楚情況。
朱元璋很聰明,他不著急,先從自己能控制的地方開始做起。他還在當吳王的時候,就開始在自己管的地方統計人口和土地,發給老百姓“戶由“,這就是后來黃冊制度的開始。
黃冊就像是古代的大數據管理系統。朱元璋先在自己的地盤上試,覺得好了再推廣到全國。他在1368年先在幾個地方試行“均工夫“政策,就是按照田地多少來交稅和干活。試了幾年,發現效果不錯,就在1370年下令全國實行。
朱元璋發下的命令是白話文,很容易懂:“告訴戶部的官員,現在天下太平了,但是戶口不清楚。中書省要做好天下戶口的文件。。。大軍現在不出征了,都派去各州縣,實地去點戶比對。。?!?/p>
明朝的戶帖像現在的戶口本加房產證加存款單。有家庭成員、年齡、土地房屋等信息。當時從北方打仗回來的軍隊也參與了這個工作,朱元璋讓軍隊和戶部各交一份總賬給他,這樣可以互相監督。
朱元璋還說新開墾的地不用馬上交稅,這樣農民就愿意支持他了。十年后,朱元璋又進行了一次更細的土地調查,這次要把土地的好壞、分布都記錄下來,叫做“魚鱗圖“。而且每十年還要更新一次。
明朝走了兩百年后,到了萬歷年間,土地和人口又亂了。當時有個叫張居正的大官,想要再次把國家的事情理順。他的改革有兩個目標:查清土地和提高政府效率,就是大家熟知的“一條鞭法“。
張居正知道改革會得罪很多人,所以他先搞定了小皇帝的媽媽和大太監,保證中央不會變來變去。然后他設計了一套三層監督系統,讓官員們互相監督。每個官員每年要干多少事,年底都要查收成績,干得不好就降級降薪。
土地查清是張居正改革的重要一步。他先在福建試點,明確說不會因為查出新的田地就增加稅收,這樣減少了阻力。試點成功后,才向全國推廣。
張居正還允許用銀子代替實物交稅,看起來是向地主妥協,實際上是打破了原來的腐敗鏈條,對國家更有利。他推行查地時也是慢慢來,第一年只查無主的荒地,避開了既得利益。還說先完成工作的官員可以優先升職,逼得下面的人加緊干活。
張居正死后,很多他推行的改革被取消了,但他留下的《萬歷會計錄》記錄了全國的財政情況,成了明朝后期重要的賬本。
每個時代都需要有想法又有辦法的人站出來,才能把國家的事情辦好。制度會老化,人會變壞,所以不能指望一套制度永遠有效,需要不斷有人站出來把事情理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