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穆宗的姓名是朱載坖還是朱載垕?正確答案是朱載坖,現在很多的書籍、文章提到明穆宗(隆慶皇帝)時,說他的姓名是朱載垕,甚至《現代漢語詞典》最后附上的中國歷代紀元表里寫的明穆宗的姓名也是朱載垕,這其實是錯誤的。
明穆宗
為啥會出現這種錯誤呢?首先要聲明,這可不是現代人首先犯的錯誤,明朝時期的人就把明穆宗的名字給寫錯了,后世之人只是因襲而已。
明穆宗叫什么一開始并沒有疑問,明朝的很多官方史料記載的都是朱載坖,比如《明世宗實錄》:“嘉靖十六年五月己卯朔,上命皇第三子名載坖。”
嘉靖年間的《皇明詔令》收錄了一份嘉靖皇帝發布的《立皇太子并封二王詔》,其中提到“分封第二子載坖為裕王”。這里朱載坖從第三子變為了第二子,是因為嘉靖的長子幼年夭折,次序計算不同導致的。
嘉靖時期的大臣,做過裕王講官的陳以勤曾解釋過朱載坖的名字:“乃生而命名,從元從土”。上元下土嘛,這就是坖。
明朝時期的一些私修史書,例如《弇山堂別集》《名山藏》等等也都記載了明穆宗的姓名是朱載坖,當然最權威的還是官方的史書、詔書,這些都證明了明穆宗的姓名就是朱載坖。
從目前的史料來看,明穆宗也沒有改過名字的跡象,況且即使改名,也不可能改為朱載垕,因為與他同時期的明朝宗室齊東王就叫朱載垕,不可能改為同樣的名字呀。
那朱載垕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呢?大概是從萬歷年間開始,不知道什么原因,當時一些人就開始把明穆宗的名字記為朱載垕了,以至于為后來諸多私修史書所沿襲,比如朱國楨的《皇明大政記》、談遷的《國榷》都采用了這一錯誤名字。其中的朱國楨在萬歷年間當過國子監祭酒,天啟年間的時候還當過大學士,他都能在皇帝的名字上犯錯,那更不要說其他人了。
還有一些私修史書是二者混用,例如査繼佐的《罪惟錄》,在這個地方稱明穆宗是朱載坖,另一個地方就叫他朱載垕。不知道査繼佐是不是因為寫書時沒注意,還是因為他的參考資料里既有寫作朱載坖的,也有寫作朱載垕的,他判斷不出來哪個是真的?于是都寫進去了。
后來清朝官方在修《明史》時,看到眼前的史料,關于明穆宗的姓名既有記作朱載坖的,又有記為朱載垕的,估計頭都大了。清廷最終采用了朱載垕這一叫法,于是在《明史·穆宗本紀》中說明穆宗的姓名是朱載垕。
《明史》作為官修正史,地位非同一般,流傳廣、影響大,自然造成了更大范圍的以訛傳訛。于是,后來更多的著作都將明穆宗的姓名寫為了朱載垕,影響到了現在,他的真實姓名朱載坖反倒鮮為人知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