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中東,有一個上海女孩的故事,她用22年的時光編織了一段跨越國界和文化的傳奇。2002年,楊謹謙毅然嫁給了一個巴勒斯坦難民,之后遠赴迪拜,生下了五個混血兒子。
在去年,楊謹謙已經四十出頭,五個兒子中最小的也邁入了10歲的大門。她在上開通了賬號,偶爾分享一家人在迪拜的日常。
鏡頭里,孩子們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說著祝福的話,雖然咬字生硬,卻透著一股真摯的暖意。她的丈夫亞辛倒是很少露面,不是感情出了岔子,而是他如今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副總,工作忙碌又體面,不愿過多拋頭露面。
有一次,她拍了一段亞辛下廚的,男人笨拙地擺弄廚具,把廚房弄得亂七八糟,顯然是個不常干家務的主兒。這段小插曲卻讓人忍俊不禁,也讓人看到,這對夫妻在22年的婚姻里,依然保持著生活的情趣。
楊謹謙如今的生活比過去輕松了不少,孩子大了,她也有了喘息的空間,開始琢磨著給自己找點事兒做。亞辛收入可觀,不希望她出去奔波,畢竟在中東的文化里,男人多少有些大男子主義,能讓她自由地做自媒體,已經算得上開明了。
回溯到2022年,那時的楊謹謙剛剛邁進自媒體的門檻。孩子們都在國際學校讀書,家里安靜下來,她才發現自己還有大把時間可以支配。
成了她記錄生活的窗口,從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到海外生活的瑣碎,她都樂于分享。大兒子喜歡美食,胖乎乎的體型讓他立志當廚師;二兒子性格安靜,沉迷數學,夢想成為數學家。
她從不逼孩子們追名逐利,只希望他們能找到自己的路,活得開心。這種教育理念跟國內不少家長的高壓模式大相徑庭,但也正是她多年異國生活的沉淀。如今,她鏡頭下的生活雖然平淡,卻透著一股歲月靜好的味道。
再往前看,2020年是個分水嶺。那一年,疫情席卷全球,楊謹謙帶著孩子們回國的習慣被迫中斷。過去,每逢寒暑假,她都會帶著五個兒子回上海,跟外公外婆團聚,順便讓孩子們多接觸中文環境。可疫情一來,航班停了,計劃泡湯了。
她只能在家里繼續教孩子們說中文,雖然效果有限,但她從沒放棄過。孩子們在迪拜的國際學校里接受全英文教育,成績都不錯,可她總覺得,中文是他們的根,不能丟。
她常跟亞辛念叨,孩子將來不管走多遠,都得知道自己是哪來的。這份堅持,既是對文化的傳承,也是她對故鄉的牽掛。
時間再撥回2012年左右,那會兒楊謹謙32歲,五個兒子已經全部出生。她跟亞辛商量著不再要孩子了,畢竟接連生五個,身體和精力都到了極限。
從2003年到2012年,她幾乎一直在懷孕和帶娃中度過。大兒子出生時,她特意回國生產,讓媽媽照顧了半年,避免落下病根。
后來二兒子、三兒子接連到來,她的生活重心徹底放在了家庭上。2007年,他們在迪拜買了套海景別墅,總算有了自己的窩。
那之前,她一直催著亞辛買房,對中國人來說,沒房子總覺得少了點歸屬感。亞辛起初不太情愿,可架不住她的堅持,花了差不多300萬人民幣,圓了她的心愿。
房子有了,日子穩了,可她也漸漸厭倦了反反復復的生育生活。五個兒子,個個活潑,她忙得腳不沾地,卻也樂在其中。
再往前推,2008年是個讓人心疼的年份。那年楊謹謙懷了雙胞胎,全家都滿心期待,可懷孕四個月時,她不小心摔了一跤,孩子沒能保住。這件事對她打擊不小,整個人像是丟了魂。
好在亞辛一直陪著她,輕聲安慰,承諾很快會有下一個孩子。果不其然,第二年她又懷孕了,生下了第三個兒子。這段經歷讓她更珍惜眼前的生活,也讓她跟亞辛的感情多了一層患難與共的厚度。
之后幾年,她又生了兩個兒子,家里從此熱鬧非凡。亞辛的事業越做越好,經濟上沒啥壓力,夫妻倆一度還想著要個女兒,可惜天不遂人愿,五個全是男孩。
2002年,是這一切的起點。那年夏天,楊謹謙和亞辛在上海結了婚,婚禮簡單卻溫馨。楊家沒要彩禮,也不在乎那些俗套的排場,只希望女兒幸福。
婚后,她辭掉上海科技館的工作,隨亞辛去了迪拜。那時候的迪拜遠沒有現在繁華,氣候炎熱干燥,她剛到時很不適應,甚至好幾次想打包回國。
亞辛看她過得辛苦,咬牙租了套豪華別墅,租金貴得嚇人,可他從沒抱怨過。她慢慢適應了那里的生活,不久就懷了第一個孩子,從此一頭扎進了家庭。
父母得知她遠嫁,起初很不放心,擔心自己老了沒人照顧,可她的性格倔強,誰也攔不住。她跟父母保證,會常回來看他們,也的確做到了,直到后來疫情打亂了一切。
說起楊謹謙和亞辛的相識,還得回到1999年。那年她還在華東理工大學讀大三,通過朋友介紹,本打算去相親,卻在地鐵上偶遇了亞辛。亞辛是個巴勒斯坦小伙,1975年出生,小時候日子不好過,家里靠父親在迪拜開診所才有了轉機。
他來中國留學,在同一所大學讀碩士,緣分就這樣撞到了一起。她身高1米7,覺得自己有點胖,可亞辛偏偏就喜歡她這股真實勁兒。
兩人聊著聊著發現是校友,很快就熟絡起來。從校園里的散步到食堂里的飯搭子,一個月后,亞辛表了白,她也沒猶豫,直接答應了。這段戀愛談了兩年,甜得讓人眼紅,可也埋下了跨國婚姻的伏筆。
楊謹謙的成長經歷,多少為她的選擇鋪了路。她1980年出生在上海徐匯區,父母都是體制內的人,對她期望很高。
10歲那年,浦東開發熱火朝天,家里搬了過去,可她還在老校區上學,每天通勤來回跑,愣是沒喊過苦。這份韌勁讓她學習從沒落下,1997年考上了華東理工大學,成了父母的驕傲。
上大學后,她還是常住家里,跟父母關系特別近。可誰也沒想到,這個聽話的上海女孩,會在20多歲時,義無反顧地跟著一個外國小伙走了。
這段婚姻走到今天,靠的不只是愛情,還有堅持和包容。亞辛從戰亂中走出來,給了她安穩;她放棄了國內的舒適圈,陪他扎根異鄉。
五個兒子是他們努力的見證,也是未來的希望。如今,她開始用鏡頭記錄生活,或許是想給自己找個新的支點。
他們的故事讓人感慨,跨國婚姻的路不好走,可走好了,也是一段傳奇。你覺得,楊謹謙的選擇值不值得?跨國婚姻的幸福,又需要多少妥協和勇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