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
《陜西日報》頭版頭條刊發
“無憂調解超市“解憂記
——鎮坪縣新時代“楓橋經驗”
本地實踐帶動安康平安建設
“有矛盾糾紛就去‘調解超市’,能傾訴、能說理,還能自己‘點單’選擇調解員。”5月13日,安康市鎮坪縣曾家鎮星明村二組村民鄒康說。
對于鎮坪縣的群眾來說,“無憂調解超市”是群眾家門口的“解憂雜貨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基層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持續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進一步加強社會矛盾和風險隱患排查,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在陜西,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煥發新活力,持續推動平安建設工作走深走實。
“小調解”筑牢“大平安”。近年來,鎮坪縣以綜治中心為依托,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和人民調解有機銜接,構建“三力聯調”工作體系,創新建立“無憂調解超市”,一站式化解群眾煩心事。
在鎮坪縣“無憂調解超市”帶動下,新時代“楓橋經驗”之花開滿安康,平安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破局:讓群眾有地方“找個說法”
“解憂服務”可“點單”,只進“一扇門”化解“千千結”,“無憂調解超市”何以做到?這還要從2017年說起。
鎮坪縣地處陜渝鄂三省市交界處,人員流動較大。近年來,隨著當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各類矛盾糾紛也日漸增多。
2017年10月,陜渝界高速公路、千山湖水電站等重點建設項目在曾家鎮陸續啟動,短時間內大量矛盾糾紛集中出現,采用傳統調解模式多次調解效果不理想。
群眾事,無小事。一些矛盾糾紛看似事小,若不及時化解可能會變成大隱患。
面對群眾有意見、項目推進難的困局,鎮坪縣決定以創新“破局”。
鎮坪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縣委政法委和縣司法局的指導下,曾家鎮從退休法官、老村干部等群體中選聘了4名德高望重、經驗豐富的人員作為調解員,在宏偉村建立了第一個“無憂調解室”。
依托調解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無憂調解室”不僅很快解決了曾家鎮項目建設中遇到的矛盾糾紛,還“啃”下了多個難以化解的“硬骨頭”。
就這樣,“無憂調解室”的名氣越來越大,群眾遇到煩心事、鬧心事、揪心事有了地方“找個說法”。
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如何確保調解結果的公正性?
“每次調解都是指定的調解員,他們會不會‘踩偏船’?”
“專業性的問題需要對口的調解員,這樣大家才能信服。”
隨著“無憂調解室”實踐的深入,群眾的顧慮和想法也多了起來。
“不少群眾擔心,調解員相對固定,長此以往容易出現‘人情案’‘拉偏架’的情況。另外,當時的調解模式也逐漸顯露出局限性,難以滿足群眾日益多元化的服務需求。這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調解也要跟上時代的腳步。”曾家鎮司法所所長譚兆平說。
如何解決好新出現的問題?鎮坪縣面臨第二次“破局”。
探索:誰來調解,群眾說了算
今年春節前,一起持續多年的土地糾紛在曾家鎮“無憂調解超市”得到圓滿化解。
該起糾紛源于曾家鎮金坪村村民張某與汪某之間的土地權屬爭議。多年來,兩家人小摩擦不斷,當地村委會多次組織協商調解未成功。
“無憂調解超市”參與調解后,迅速組織調解員研判分析,在充分掌握事實依據與雙方意愿的基礎上,經過多輪耐心細致的調解,最終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共識。
“真是說不出的輕松和感激,今年能過個舒心年了!”張某在調解成功后說。
這是群眾通過“點單”化解糾紛的生動案例。
誰來調解?要讓群眾說了算。2020年,鎮坪縣持續創新,對“無憂調解室”進行優化升級,建立“無憂調解超市”,整合行政、道德、司法三方力量,構建“三力聯調”工作體系,組建調解資源庫。屬于受理范圍的事宜,群眾均可根據需求“點單”選擇調解員和調解方式。
如今,鎮坪縣已實現“無憂調解超市”全覆蓋:
——全方位“建庫”,搭建多元調解平臺。全縣依托司法所和鎮村綜治中心陣地,建成7個專業“無憂調解超市”和65個村級“無憂調解室”,吸納各類參調人員485人,形成以人民調解為基礎,“訴調對接”“警調對接”等多方聯動的機制。
——高效能“出庫”,創新“定制式”服務。鎮坪縣將調解員分類、公布,方便群眾“點單”,線上線下開展調解。同時,組織調解員常態化下訪走訪“找單”,分類施策“結單”。
——制度化“管庫”,推動規范高效運行。鎮坪縣建立完善一系列政策性、制度化保障措施,開展業務培訓,讓每一名調解員成為通政策、懂法律、會調解的行家里手。
解憂在方寸之間,溫暖在群眾身邊。借鑒超市全品類、一站式、精準服務的模式,“無憂調解超市”得到了群眾廣泛認可和贊譽。
發展:“小調解”筑牢“大平安”
“無憂調解超市”是鎮坪縣深入推進平安建設的破題之舉。
從“無憂調解室”到“無憂調解超市”,一詞之變,折射出的是理念、機制、方法之變。
“現在調解員明顯的感受是,接單量在逐漸減少。不過大家閑下來更好,說明矛盾糾紛少了,基層更和諧了。”采訪中,譚兆平感慨。
自“無憂調解超市”建立以來,鎮坪縣累計排查矛盾糾紛1685件,群眾點名調解1541件,調處率99.7%,群眾滿意率99%以上,基本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全縣平安建設滿意度居全省前列。
2024年,“無憂調解超市”創新做法入選全國市縣法治建設典型案例暨《市縣法治建設案例選編》。
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夯實平安根基。鎮坪縣通過“無憂調解超市”這一新時代“楓橋經驗”本地化實踐帶動安康市平安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圍繞新時代“楓橋經驗”本地化實踐,安康市以市縣鎮村綜治中心為依托,集成公共法律服務、司法救助等功能,建成“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同時,進一步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深入推廣“4321”模式,推動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打造為民解憂“終點站”。
目前,安康市10個縣級、106個鎮級“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平臺實現實體運行,“三力聯調”、書記民情“三本賬”等10個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創新工作法入選全省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平安防線進一步筑牢。
2024年,安康市矛盾糾紛化解率99.6%,萬人成訴率同比下降14.97%,全市平安建設滿意度連續5年位居全省第一,蟬聯省級“平安市”。
來 源:陜西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