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巴基斯坦女飛行員“賈米洛”擊落印度戰機的消息在社交平臺瘋傳。故事編得煞有介事:三代航空世家、駕駛殲-10CE、擊落蘇-30和陣風戰機。然而經核查,網傳圖片實為巴基斯坦女警司、女演員甚至美國飛行表演隊成員拼湊而成,“賈米洛”根本查無此人。
這種“造神”戲碼為何總能收割流量?細看網傳內容,幾乎集齊了所有爆款元素:女性突破職業天花板、三代軍人世家、中巴友誼象征、對抗印度強敵。每一個標簽都精準踩中受眾的興奮點,以至于事實核查都追不上謠言的傳播速度。這種“配方化敘事”暴露出某些自媒體為博眼球不擇手段的生存法則——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夠不夠“燃”。
更值得警惕的是,這類謠言往往披著“正能量”外衣。將女警司的照片張冠李戴成飛行員,表面上是在歌頌女性力量,實則是對真實奮斗者的褻瀆。巴基斯坦首位女戰斗機飛行員Ayesha Farooq的成長軌跡顯示,她花了7年時間才從F-7PG飛行員晉升為F-16飛行員。這種真實的職業進階,遠比虛構的“一戰封神”更能體現女性在軍事領域的艱難突破。
原視頻出自名為Anoosh Masood Chaudhry的Instagram賬號。
深究這場鬧劇的傳播鏈條,還能發現國際輿論場的認知戰痕跡。將美國飛行表演隊畫面包裝成巴鐵女飛行員,把中巴聯合演習的殲-10CE嫁接進空戰劇情,這種移花接木的手法明顯帶有挑撥中印巴關系的意圖。當網友為“巴基斯坦女飛行員駕駛中國戰機暴打印度”的橋段熱血沸騰時,殊不知已成為某些勢力傳播地緣政治焦慮的棋子。
上:網傳圖片 下:Ayesha Farooq登上中國制造的F-7PG戰機(路透社)
破除這類謠言,不能止于“查無此人”的結論。要看到,在巴基斯坦真實的歷史中,女性確實在打破軍事領域的性別壁壘。從2006年首批4名女戰斗機飛行員,到如今55名女性參加美國軍事培訓,這些真實的進步不需要虛構英雄來佐證。當我們習慣用“爽文”邏輯消費國際新聞時,或許該反思:為什么總有人相信“三流小說”般的劇情?又為什么總有人熱衷于炮制這類故事?
網傳視頻截圖。
巴基斯坦演員發布的劇照截圖。
真相從來不會因包裝華麗而增值。比起虛構的“賈米洛”,那些在訓練場上揮汗如雨的真實女兵,那些在辦公室里徹夜加班的女性警官,才是值得傳播的時代鏡像。下次再看到“天才飛行員橫掃戰場”的傳說時,不妨先問一句:這又是誰在給我們“喂劇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