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網報道,記者第一時間從文物部門獲悉,安徽鳳陽鼓樓的樓宇部分并不是文物,而是1995 年未經批復,就違規復建的“假古董”,采用的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但是,在樓宇下面, 磚石結構的城臺部分,則是屬于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按照文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在城臺上面進行施工的樓宇復建項目至少需要通過省級文物部門和國家文物局的雙重批復,但實際情況是,1995 年相關報批手續在安徽省文物局就未獲得批準,屬于違規建筑。
5月19日傍晚,安徽鳳陽縣鼓樓上的瓦片發生大面積脫落。現場視頻顯示,鼓樓最高層的一面斜坡上的瓦片不斷往下掉,目擊者稱持續一兩分鐘,現場煙塵彌漫。
20日上午,安徽鳳陽縣文化和旅游局通報鼓樓樓宇瓦片脫落情況:鼓樓臺基于1989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臺基上的現樓宇為1995年建設,“鼓樓樓宇頂部東側瓦片部分脫落,無人員傷亡”。
通報還稱,2017年以來,鼓樓樓宇零星出現屋頂部分瓦片脫落、檐板損毀。2023年5月,通過公開招標,確定了項目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2023年9月進場施工,2024年3月竣工驗收。就是說,瓦片脫落事故距竣工驗收才剛剛過去一年多。
澎湃評論
去年維修竣工的鼓樓,
今年就“瀑布式落瓦”
據當地的通報,的確不是之前網傳的“鼓樓坍塌”,但卻是鼓樓歇山頂整個斜坡的瓦片幾乎全部脫落,不少媒體報道時形容為“瀑布式脫落”,這恐怕難以用“部分脫落”來概括。
要說明的是,鳳陽的鼓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仿古建筑,有著特殊的歷史地位。鳳陽鼓樓又名明中都鼓樓,明中都是明代建造的第一座都城,是南京、北京故宮的“藍本”。鼓樓就是明中都城的重要附屬建筑,臺基上的樓宇面闊九間,進深五間,三重檐歇山頂,“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絕塵埃,制度宏大”。清末鼓樓被毀,只留下臺基;目前的樓宇是1995年重建。
可見,鳳陽鼓樓雖然樓宇本身只是仿古建筑,但其臺基是貨真價實的、建于明朝的省級文保單位,而且文脈悠長、底蘊深厚。正因為有著這樣的底蘊,所以更要珍惜文物,不能把這起事件就當成普通的“現代建筑落瓦片”,而考驗我們如何傳承古代文明、守護歷史遺產。
去年3月維修工程剛剛竣工,為什么今年5月就發生了如此嚴重的事故?這起事件應該進行全面的、認真的調查:維修設計方案有沒有問題?施工當中有沒有偷工減料、野蠻操作?監理的責任在哪里?政府監管責任有沒有落實?鼓樓樓宇的其他地方是否安全?……公眾期待一個嚴肅的調查結果。
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要建立文物保護責任“終身追究制”。文件還強調,“文物保護,基礎在縣”,要強化監管,守土盡責,敢于擔當。
這起事件萬幸沒有發生人員的傷亡,萬幸還只是瓦片脫落,但是絕對不能麻痹松懈。去年剛維修竣工,今年大面積損壞,這本身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需要當地舉一反三,全面復核當地文物保護工程的質量,特別是要嚴格審視明中都保護項目當中可能存在的質量疑點、施工問題。
來源: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