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姐最近天天以淚洗面,覺得自己家的天都快要塌了。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她才40多歲出頭的老公體檢的時候被查出來患有腸癌,而且已經到了中晚期。
剛剛拿到老公檢查報告的時候,杜姐根本就不相信這是真的。
因為她的老公平時不抽煙不喝酒,還有跑步的好習慣,身體素質一直都很不錯。
于是她找到醫生,質問醫生是不是檢查結果出錯了。
聽完了杜姐的質疑后,醫生語重心長的對她說道:“現如今之所以患腸癌的人越來越多,跟經常吃冰箱里面久置的四種食物有直接的關系,你老公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這話讓杜姐直接破防了,醫生口中4種在冰箱里面久置的食物都是什么?為什么最好別吃?
在遙遠的古代,食物是很多人賴以生存的根本,為了把寶貴的食物長久的保存下來,人們借助鹽分和煙火氣制作出了咸魚和熏肉。
雖然現如今這些食物已經成為了很多地方的特色,備受推崇。
但其實在曾經的那個年月,這只不過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冰箱的出現完美的解決了食物保鮮和保質的問題,讓食材的浪費得到了最有效的遏制。
這原本是一件毋庸置疑的好事,但有些人在擁有冰箱以后,過分的“節儉”反而慢慢讓冰箱成為了致病的源頭。
這是因為冰箱里面的環境非常適合細菌的滋生,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干凈衛生的食材,其實都布滿了大量的細菌和病毒。
這一點近些年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所報道,成為了人所共知的事情。
《2023年全國癌癥報告》中顯示,結直腸癌已經成為肺癌之后在我國最嚴重的一種癌癥,一年時間患者的新增人數達到了40.8萬。
要知道在2016年的時候,結直腸癌還排在所有癌癥的第四位,患病人數只有19.6萬,是要遠低于肝癌和胃癌的。
為什么短短的7年時間里面,結直腸癌的患者人數會突然變得如此之多呢?
專家們認為這很可能跟很多人錯誤的使用冰箱,過度的依賴冰箱是分不開的。
畢竟冰箱的作用只是延長食物的保質期,延緩食物腐敗的速度,并不能杜絕細菌對食物的感染,也無法徹底阻止食物的腐壞。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去食用冰箱中久置的食物,肯定會讓大量的細菌進入我們的身體。
這些細菌跟隨食物一起,會對我們的腸道造成嚴重的傷害,長此以往,患上腸道癌癥的風險就會大大的增加。
為了杜絕這種風險,相關醫療專家們提醒,冰箱中久置的4種食物,千萬別吃,它們都是誘發腸道癌癥的直接“兇手”。
正常情況下,我們家中的冰箱里面總會被填的滿滿的,各種各樣的食材都能夠在其中找到。
這種習慣性往冰箱里面儲備食物的做法,其實對健康是沒有什么好處的。
如果我們的冰箱里面有以下四種長期保存的食物,一定要趕緊扔掉。
1.各種開封的“下飯菜”
中國人的廚房里面總少不了各種裝在壇壇罐罐里面的下飯菜,豆腐乳、小咸菜、老干媽等等東西相信很多人的冰箱里面都是不缺的。
這些食物由于味道比較濃郁,被大眾視為早餐最完美的搭檔。
但這些征服了我們味蕾的美食,現如今卻正在漸漸成為腸道癌癥的“幫兇”。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被開封后的各種下飯菜我們平時都習慣放置在冰箱中。
因為冰箱里面存在有大量的細菌,所以這個看似保險安全的做法,實際上會讓各種下飯菜受到污染,滋生很多對身體有害的物質。
一旦我們平時生活中長期食用這些東西,腸道就會反復的受到細菌的攻擊,從而導致患上腸道癌癥的風險大大的增加。
想要避免這一點,平時購買下飯菜的時候要盡量買一些小包裝的,可以三五天吃完的食物。
這樣就可以有效減少細菌對食物的污染,更加有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2.剩飯剩菜
勤儉持家是刻在國人骨子里面的一種優良傳統,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做出來的飯菜剩下后,大家都會習慣性的用保鮮膜包裹起來,然后放置在冰箱中。
這種做法確實可以避免食物的浪費,但有的時候難免會因工作忙導致剩飯剩菜放置的時間太長。
一般來說,這些剩飯剩菜放置的時間如果超過了24個小時,建議大家最好不用再繼續食用。
要知道烹飪過后的食物富含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是細菌和病毒最容易滋生的溫床。
有的時候我們看著、聞著食物好像并沒有變質,但其實很可能這些食物已經被沙門氏菌、李斯特菌等細菌所感染。
這樣的食物吃下去,對我們的身體肯定是沒有任何好處的,長期食用甚至會大大增加患上腸道癌癥的風險。
3.各種耐放的水果
家里的冰箱除了會儲存食物和蔬菜外,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較于比較容易變壞的新鮮蔬菜和主食,水果的保質期要更加的長,就算放在冰箱里一個禮拜,一般情況下也不會腐壞。
所以很多人平時都會在自己冰箱中塞滿各種愛吃的水果,然后慢慢的享用,這種做法其實存在很大的健康隱患。
水果當中都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水分,是細菌和病毒最喜歡的食物。
長期放置在冰箱里面的水果,表明上看著似乎并沒有變質,其實早就不新鮮了。
長期吃這種不新鮮的水果,會增加腸道感染的風險,從而誘發腸道癌癥的加速出現。
4.長期冷凍的肉類
冰箱除了有保鮮的功能外,還有冷凍的功能。
快速冷凍功能的出現,讓肉類的保存變得簡單了起來。
于是我們的冰箱里面就出現了一塊又一塊的冷凍肉,有些冷凍肉的時間甚至達到了半年甚至是一年。
這些放置了很長很長時間的肉類,化凍以后不但味道會發生細微的變化,長期食用對身體也沒有任何的好處。
所以這種肉經常被我們稱之為“僵尸肉”。
家里的冰箱里面如果有冷凍時間超過一個月的肉類,最好是不要食用,不然腸道癌癥找上門只是早晚的事情。
腸癌已經成為了繼肺癌之后的第二大癌癥,那么平時生活中我們要如何做,才能盡可能遠離腸癌的威脅呢?
1.多攝入膳食纖維
現如今許多人為了最求高品質的生活,一日三餐吃的越來越精細,越來越講究。
這種生活方式其實走入了一個誤區,長期保持這種生活狀態的人,便秘將會常伴左右。
研究表明,長期便秘的人是更加容易患上腸道癌癥的。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只要平時多吃粗茶淡飯,多攝入膳食纖維,腸道的蠕動就能夠加快,便秘的難言之隱就可以不藥而愈。
當腸道功能健康了以后,腸癌的威脅就會最大程度的被降低。
2.日常多補充水分
雖然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每天至少要攝入2500毫升左右的水分。
但真的到了生活當中,很多人并不把喝水當回事,導致自己的身體一直都處于輕微的缺水狀態。
腸道想要正常的工作,是必須從食物殘渣里面吸收大量水分的。
如果身體處于缺水狀態,腸道吸收水分后,就會導致大便干燥,從而引起便秘等一系列不良反應的出現。
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越長,對腸道的傷害就會越大,人患上腸癌的風險自然就會水漲船高 。
3.少吃刺激性的食物
許多人平時對麻辣鮮香的火鍋情有獨鐘,隔幾天就要去吃一次。
這種刺激感十足的飲食習慣,吃起來確實非常的過癮,但吃多了卻會讓腸道不堪重負。
這也是為什么不少人吃完火鍋都會習慣性腹瀉的主要原因。
頻繁的腹瀉和便秘一樣,都會對腸道的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臨床研究發現,經常性攝入刺激性食物的人,患上腸道癌癥的風險要更加的高。
為了我們的腸道健康考慮,平時生活中還是要盡量少去吃一些過辣的食物。
腸道癌癥是一種隱蔽性比較強的惡性疾病,很多時候發現就是中晚期,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所以腸癌也是致死率比較高的一種癌癥,讓現如今的很多人都談之色變。
其實只要我們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在冰箱里面長期儲存容易變質腐壞的食物,并堅決不去吃這些食物。
那么腸道癌癥也沒有那么可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