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5月20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
中疾控專家表示,近期部分國家和地區新冠疫情呈小幅上升趨勢,而疾病臨床嚴重性沒有發生明顯變化。
記者查詢近兩年半本土變異株監測數據發現,新冠主導株已更替了近6輪。專家分析,目前看來新冠流行與氣溫變化關系不大,更取決于病毒變異、人群免疫力的情況。
部分地區新冠疫情小幅上升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安志杰介紹,近期部分國家和地區新冠疫情呈小幅上升趨勢。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安志杰介紹新冠病毒最新監測情況。圖源:國家衛健委
據中疾控新冠病毒最新監測數據,2025年3月1日-3月31日,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56286例,其中重癥病例131例、死亡病例7例(為基礎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疫情呈波動上升趨勢。第10周(3月3日-3月9日)至第13周(3月24日-3月30日),流感樣病例新冠病毒陽性率小幅升高,分別為3.5%、4.3%、5.1%和6.3%。
到了4月份,門急診流感樣病例中,新冠陽性率占比攀升至16.2%,在11種病原體中排名首位,住院流感樣病例中新冠陽性率占比達6.3%,次于鼻病毒。
中疾控評估,4月新型冠狀病毒檢測陽性率呈上升趨勢,南方省份檢測陽性率高于北方省份,部分陽性率上升較早的省份疫情增幅趨緩。不過,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疫情整體處于低水平。
主導株多次更替 催生新冠小高峰到來
記者查看了疾控部門對2023年至今新冠本土病例變異株的監測數據,發現兩年半時間中,主導流行的變異株已發生了多次更替。
2023年上半年,BA.5.2與BF.7及其亞分支共同流行,到下半年,由XBB、EG.5及其亞分支“接力”。到2024年,JN.1及其亞分支逐漸取代了EG.5的傳播優勢,接著又被XDV及其亞分支蓋過風頭,后者的主導地位持續至今。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介紹,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一樣,處于不斷的變異之中。感染得越早,當初的毒株和現在的流行毒株差異越大,體內抗體越提供不了保護。毒株一批一批地更換,加上群體免疫力隨著時間自然下降,造成新冠的幾波小高峰到來。
此外,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般在冬春季流行,如流感病毒在冬春季明顯活躍,然而新冠似乎已不太“在意”季節。
“雖然都是呼吸道病毒,但這兩三年觀察下來,大部分時段新冠和流感‘錯開’了,流感占據的時候,新冠好像總是繞開它,還經常在夏季出現流行高峰,去年是2月份、8月份有過上升,今年3月份開始上升,一直持續到5月。”李侗曾介紹,這可能意味著相比于氣候變化,新冠流行更取決于毒株變異與人群免疫的情況。
臨床嚴重性未見明顯變化
李侗曾告訴記者,這些流行毒株都屬于奧密克戎框架內,但親緣不一樣,后來者取代前者獲得流行優勢,靠的是免疫逃逸能力,傳染性不一定更強,在致病力上也沒有發現太多變化。
“整體來說,這兩三年新冠造成重癥比例都很低。大部分人一周內可以自愈,免疫低下人群、老年人、基礎病人有重癥風險。癥狀也沒有新的,仍舊以發熱、咽痛、咳嗽、肌肉酸痛常見,少數人會出現味嗅覺減退。”他說。
此外,目前流行的XDV及其亞分支中,NB.1.8.1占到了七八成,其綜合傳播優勢明顯,造成了不光是我國大陸地區,還有中國港澳臺地區、日本、韓國等地區疫情上升,也可能在更多國家取得流行優勢。
安志杰表示,新冠的臨床嚴重性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建議大家采取相關措施來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當前出國旅行的比較多,請大家合理安排時間,及時、提前了解并注意目的地的疾病流行情況。另外,長途旅行、長時間乘坐密閉的交通工具,如飛機、火車等,建議佩戴口罩,特別是老年人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多通風。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或者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衛生,避免用不潔凈的手觸摸眼、鼻、口等部位。
低齡兒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較弱人群,建議接種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相關疫苗。家人要及時關注他們的健康狀況,及時采取防護措施,出現發熱、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癥狀時,及時就診就醫。
最后,建議大家要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和充足的休息,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增強身體免疫力。
目前我國百日咳疫情平穩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鮑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傳染性強,各年齡均可發病,沒有接種疫苗的嬰幼兒發病風險最高,年齡越小,重癥和死亡風險越高。
安志杰在會上提醒,青少年和成人百日咳因癥狀相對較輕容易被忽視,但是作為傳染源,可能會將百日咳傳染給身邊的兒童。絕大部分的嬰兒病例,在發病前往往在家庭成員中都有咳嗽的患者。因此,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出現咳嗽癥狀,特別是持續咳嗽的癥狀,都應盡早就診,如確診是百日咳,盡量避免接觸孕婦和嬰兒。
百日咳可通過疫苗預防,對預防重癥和死亡具有較高的保護效果。接種一劑就可以使死亡風險下降70%以上。2025年1月,我國實施了新的百日咳免疫程序,兒童在2、4、6、18月齡和6周歲各接種一劑百白破疫苗。
目前,全國百日咳疫情平穩,報告病例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80%以上。但是家長仍應警惕,適齡兒童要及時、全程接種百白破疫苗。此外,日常開窗通風,咳嗽、打噴嚏時用手肘或紙巾掩住口鼻,也有助于預防百日咳。幼兒園和中小學校要做好日常的清潔通風,落實晨午檢、因病缺勤缺課登記制度,若學生出現咳嗽,特別是持續性咳嗽等癥狀,應密切關注、盡早就醫。
專家解析兒童拒學問題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頗受社會關注,一些孩子出現了學習差、學習困難甚至拒絕學習的狀況,發布會上兒科專家對此進行回應。
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吳迪回應新京報記者提問,提到家長應當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圖源:國家衛健委
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吳迪回應新京報記者,兒童青少年學習困難,背后的原因首先有可能是學習能力的問題,如存在閱讀、書寫、運算等方面的學習障礙,影響對于知識的吸收;其次可能是學習方法的不當,沒有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比如不會歸納總結、不懂時間管理等等;或有情緒問題,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可能會影響、分散注意力,降低學習的動力;家庭的環境,家長過度施壓,也有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
她說,當孩子產生不想上學的想法時,家長要分析原因,孩子有可能是害怕失敗,擔心學習成績不好,被老師、被同學、被家長批評,產生逃避的心理;也有可能存在社交的困擾,在學校與同學、與老師的關系不太融洽,不愿意面對;或學習壓力大,任務繁重,感到力不從心,渴望解脫。
家長應當耐心溝通,營造輕松的氛圍,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真實的想法。要尋求專業幫助,評估是否存在學習障礙或者心理問題,要及時引導與支持。調整教育方式,不要過度施壓,多鼓勵和肯定,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找到適合的方法。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編輯 張牽 校對 李立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