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凌風
來源 | 廣告案例精選(ID:ad2829)
2025年的咖啡行業(yè),已經卷到連“洗澡水”都能做成一門生意了。
提到澡堂,想必大家的第一印象是沐浴、搓澡等放松的地方,就是那個霧氣氤氳、水聲嘩啦、大爺們泡得滿臉通紅的傳統(tǒng)澡堂。
當"搓澡文化"撞上"咖啡浪潮",咖啡圈的內卷已經讓人看不懂了。有的品牌已經開始在澡堂里開咖啡店了,甚至玩起了主題概念。
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里,一家名為“清華池”的咖啡店,憑借“澡堂主題”成功出圈,設計可以用“炸裂眼球”來形容。
1
澡堂里開咖啡店?
這設計太顛了!
別的咖啡店主打一個精致文藝范兒,而這家咖啡店反其道而行之,偏偏劍走偏鋒,怎么接地氣怎么來。
這家“澡堂咖啡”不管是整體裝修設計還是產品命名,都和我們熟知的澡堂子元素緊密掛鉤。
從復古馬賽克瓷磚、淋浴噴頭裝飾,到拔火罐雕塑、頭頂懸掛的仿真腳丫子,這家店幾乎1:1還原了老北京澡堂的場景。
走進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地下二層的"和平菓局",你會懷疑自己穿越到了80年代的老北京胡同——副食店、綠皮火車、斑駁的磚墻。
而在這片懷舊天地里,最炸裂的存在莫過于那家掛著"男賓入口"招牌的清華池咖啡店,直接把老北京澡堂子風搬進了咖啡店。
推開門的那一刻,視覺沖擊讓你仿佛瞬間穿越到了老北京的公共澡堂。
卡座設計成了淋浴區(qū),復古的馬賽克瓷磚鋪滿墻面,那熟悉的藍白色調,淋浴噴頭裝飾隨處可見。
雖然它們不會真的噴出熱水,但卻成功營造出了一種在澡堂的錯覺。
水池改造成的下沉式座位區(qū),讓你有一種走進了澡堂子的實感。
除了有下沉式浴池外、還有凈面、刮痧、拔罐的隔間。
還掛著“掏耳”"刮痧""搓澡""凈面"等服務的指示牌。
墻上還懸掛著浴袍和澡堂拖鞋,真實到讓你幻視以為來到了老北京大澡堂,甚至可能想原地搓個澡。
巨大的"浴"字高懸頭頂,最“辣眼睛”的莫過于店內還有一個拔火罐雕塑,一個胖大叔趴在那兒,背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幾個火罐,這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乍一看給人嚇一跳,逼真程度像極了真有個胖大叔趴那兒搓澡拔罐。
最絕的是泳池底還改造成空間展示區(qū),供客人拍照,頭頂是一排仿真腳丫子裝飾,仿佛在說:"喝咖啡嗎?先來搓個腳!"
咱就是說,裝置可以冷門,但不可以邪門,這是要嚇死誰!
這家澡堂咖啡店,有一種不顧人死活的瘋感,真的把洗浴文化的松弛感直接拉滿,澡堂文化算被你玩明白了。
“讓你搞藝術沒讓你搞抽象”
網友們蚌埠住了,“有一種廁所里開飯店的感覺”
“老板以前可能干洗浴的”
網友們思路打開:下一個也可以是廁所主題,也可以是精神病院~
2
咖啡命名“洗澡水”
將"澡堂風"進行到底
不光主題是澡堂元素,這家店的飲品和甜品也是都以澡堂子里的名詞來命名,勢必要將“澡堂風”貫徹到底。
咖啡名一個比一個離譜和接地氣,讓你點單時不好意思開口。
比如一款黑芝麻拿鐵,居然被取名為 “皴”讀作皴(cūn),北京話是皮膚上的泥垢,這名字用來形容咖啡,瞬間讓人食欲全無。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搓澡時掉落的皮膚污垢,直接yue出聲來。
檸檬藍柑氣泡水被直接叫做 “洗澡水”,這名字真是簡單粗暴,網友直呼:這真的不是用洗澡水泡的咖啡嗎?
想象一下,你點了一杯 “洗澡水”,端上來的時候,那藍色的氣泡水在透明杯子里冒著泡,真的就像剛放出來的洗澡水一樣,這視覺沖擊,絕了。
網友:“喝一口,感覺自己被搓了一遍”。
飯縮力滿滿,這是能說的嗎?
還有一款紫羅蘭風味拿鐵,直接被命名為 “沐浴露”,至于味道嘛,據說是紫羅蘭風味的,不敢睜開眼希望是我的幻覺。
還有的飲品被命名為“胡同串子”和“泡澡鴨”。
不僅飲品,連甜品的造型都是肥皂和毛巾卷。
這款奧利奧甜品命名為毛巾卷,造型像極了搓澡用的毛巾。
還有香皂造型的慕斯蛋糕,直接讓人懷疑人生。
一塊塊精致的 “香皂” 擺在甜品柜里,乍一看,還以為是真的香皂呢。這些香皂蛋糕,不僅外觀做得像,就連包裝也模仿得惟妙惟肖,讓人忍不住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走進了一家澡堂小賣部。
除了香皂蛋糕,還有一款名為 “死皮咖啡” 的甜品,這名字,真的是讓人頭皮發(fā)麻。
取餐號牌也別具一格,采用了澡堂手牌的形式,店員叫號都是男賓幾號,女賓幾號。
想象一下,當店員喊出 “男賓 08 號,您的咖啡好了” 的時候,你會有一種自己不是在咖啡店,而是在澡堂等待搓澡的奇妙感覺。
甚至連店員都穿著浴袍、戴著搓澡頭巾。
當精品咖啡還在強調"藍山風味""日曬處理"時,澡堂咖啡直接用"洗澡水"解構了咖啡的精英形象。這種極致反差的“土酷美學”差異度直接拉滿,成功讓年輕人一邊喊著“惡心”,一邊排隊3小時打卡。
在高峰期,一小時內就能涌入 200 多人,甚至有顧客為了體驗一杯 “洗澡水” 咖啡,不惜排隊數小時。
網友直呼:“這世界終究是顛了!”
這直白的設計,讓人懷疑是不是本來就是澡堂改裝的,裝修費都省了。
3
極致反差成打卡熱點
服務品質卻遭詬病
清華池咖啡店之所以火爆,本質上是一場“獵奇經濟學”的勝利。趣味性和話題度拉滿。
首先是咖啡店以老北京澡堂文化為內容主線,讓人耳目一新。很多00后、非北京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北京以前澡堂子是什么樣,比較新奇。
空間設計更是高度還原澡堂文化,淋浴區(qū)變卡座,頭頂掛腳丫,拔火罐雕塑當裝飾……這種“咖啡+澡堂”的荒誕組合,天然具備社交傳播性。
其次是命名營銷,“皴”“洗澡水”“死皮咖啡”等重口味名字,精準踩中年輕人的惡趣味心理,甚至有人專門為了拍“洗澡水”咖啡發(fā)朋友圈。
另外是儀式感拉滿,從進門到離店,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強化“澡堂儀式感”——取號用手牌、飲品用浴缸杯、咖啡是“洗澡水”,甜品是香皂造型,讓消費者全程沉浸式“搓澡”。
當代年輕人去澡堂咖啡,根本不是為了喝咖啡,而是為了獵奇,打卡發(fā)圈。
盡管流量大,但清華池咖啡真正消費的人卻極少,這也暴露了網紅店的通病:
一方面是設計問題:整個空間設計是純直男視角,像極了真正的大澡堂子,但女生不太愿意和這些浴池、胖大叔雕塑和腳丫子裝置合照,因為并不雅。因此前往的年輕人拍照的多,合照的少。
還有個問題是,產品少又普通,甚至有點敷衍,且被指品控不穩(wěn):同一款"沐浴露拿鐵",五次能喝出三種甜度,因此復購率低。
另一個問題是服務:比如店員埋頭做事,沒有人熱情招待,沒有任何互動,而且叫號混亂、出品慢,有顧客吐槽“等一杯‘洗澡水’比搓澡還久”。
清華池咖啡若想避免成為"一次性打卡點",必須在基礎體驗上下功夫——畢竟沒人愿意為了一杯喝不到的"洗澡水"生三小時悶氣。
另外,將澡堂文化和咖啡飲品掛鉤,降低了消費者食欲,不少人認為這樣的裝修環(huán)境和產品命名讓人瞬間喪失食欲。適度玩梗能引爆傳播,但“皴”“死皮”等命名可能勸退普通消費者。
甚至還有人爆料這地方原來是個衛(wèi)生間,衛(wèi)生問題堪憂。
在這個追求個性化、差異化的時代,像 “清華池” 這樣的主題咖啡店,通過獨特的設計和創(chuàng)意,成功吸引了消費者的目光,這一點值得肯定。
但在追求新奇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服務和品質的重要性。畢竟,消費者來咖啡店,不僅是為了體驗新奇的環(huán)境,更希望能喝到一杯好喝的咖啡,享受到優(yōu)質的服務。如果只靠噱頭,而沒有真正的實力支撐,那么即使再火爆,也難以長久。
不過,網友連退路都想好了,開不下去了,就真的改澡堂吧。
當咖啡師穿上浴袍,當拿鐵被叫作“皴”,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屆消費者,真的越來越喜歡獵奇嘗鮮了。
從上海BATHE到北京清華池,澡堂咖啡的爆火揭示了新消費的底層邏輯:
咖啡店不再是飲品店,也可以是主題樂園,比如法律咖啡館的“傳票杯套”、樂高咖啡館的積木墻等等。
情緒即剛需,Z世代愿為“荒誕快樂”付費,將“洗澡水”咖啡邊發(fā)社交平臺,能獲得大量點贊。
最后說個冷知識:真正的"清華池"其實是北京百年老字號澡堂,以修腳技藝聞名,還差點申遺成功。如今它的"精神續(xù)作"在咖啡杯里復活,這波跨界,比用咖啡泡腳還讓人猝不及防。
行業(yè)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廣告案例精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