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咖啡做到天花板是啥樣的?
來認識下這位看起來就和咱們每天碰到的星巴克店員一樣親切的小姐姐:
這位可是擁有星巴克全球僅有的十幾個烘焙大師職稱,而且還是星巴克全世界范圍內第一個女性烘焙大師——Bonnie李佳慧。
生在北京工作在上海、和全世界的咖啡豆打了十幾年交道的Bonnie,卻一直好奇,在這顆豆子漂洋過海到手上之前,經歷過什么呢?
星巴克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帶著伙伴們一起進行原產地之旅,走遍全世界的咖啡莊園,親眼見證一顆咖啡豆的故事。
Bonnie(左2)
當在哥斯達黎加的阿爾薩西亞莊園,Bonnie親手澆灌了一顆咖啡樹小苗苗的時候,她突然感到手里的豆子,充滿了風土人情的重量。
哥斯達黎加:一棵“開源”的咖啡苗
可以說,哥斯達黎加是原產地之旅中Bonnie最想來的一站。
因為星巴克最早的一個種植者支持中心,就是在這里。星巴克為數不多的自有咖啡莊園——阿爾薩西亞莊園,這里的苗圃可不一般,它是星巴克咖啡樹種的研究基地。
而在這里研究出來的優質樹種,星巴克還會無償地贈與全世界的咖農。Bonnie說,這叫“開源農學”。
伙伴們在這里,認識了在這里工作了很多年的農學家,也見到了咖啡最最最最開始的樣子——一排排矮胖的小樹苗。
“可不要小看這些樹苗,它們每一棵都是雜交幾十多年的研究成果,真·咖啡界未來的希望。”星巴克的農學家們告訴Bonnie.
和其它的農作物一樣,咖啡可不光是要看品種和風味,更對抗病性、環境適應度、成熟時間、產量等等有著很高的要求,不然一場傳染性賊強的葉銹病就能害的一家咖農好幾年的努力化為烏有。
星巴克農學家研發出一個優質咖啡苗,從雜交實驗到穩定基因,再到觀察幾代的果實表現,至少需要十五年的時間——這還是在雜交成功的情況下,要是失敗了還得從頭再來。
這些農學家,真的是為咖啡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般咖啡樹都得種個最少三年才能摘第一波果實,而在星巴克農學家的努力下,這里誕生了18個月就能掛果,而且抗病性賊好的新樹種,正在逐漸發放到全世界咖農的手中。
誒對你沒看錯,不是賣哦,是免費發!不管你有沒有和星巴克合作,都可以免費領取咖啡苗。
農藝師們特別自豪地指著身后成批打包待發海外的樹苗,跟Bonnie介紹說:
“這沒什么好藏著掖著的,全球的咖農好了,咖啡行業才能更好,開源農學嘛~”
蘇門答臘: 一顆特別的豆子
當伙伴們坐著車在火山景色里顛簸好幾個小時,到達蘇門答臘的咖啡種植園時,第一感受就是:苦!
蘇門答臘土壤中的火山灰沉積物,賦予了蘇門答臘咖啡獨特的風味,但這些咖啡園都在火山上的雨林之中,山路崎嶇,很多咖農就在自家后院擴出一片小院子種植咖啡——這些咖啡苗也是由星巴克種植者支持中心免費發放的。
伙伴們和這里的農藝師一聊天才發現,這邊的農藝師不僅是咖啡樹大師,還一個個都是生態專家。
因為星巴克在全世界范圍內推廣咖啡和種植者公平規范(C.A.F.E. Practices),不僅對豆子質量有要求,還必須要生態友好,不符合要求的人家變著法兒地幫你改進、幫你達到要求,不然不收。
這邊有個星巴克農藝師給咖農們推廣的獨特種植方式,叫遮蔭種植,就是把咖啡樹種在更高的雨林樹木之下。
有兩個好處,一方面適當遮陰有助于減少病蟲害,提高豆子的質量和產量;
更重要的則是生態友好,不光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還不用過度砍伐雨林的高大樹木,防止水土流失,高處的樹蔭作為各種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也被保護住了。
咖啡果并不像好多別的農作物一樣有機器可以自動采,全部都是一顆一顆手摘下來的,腰掛著20L的竹筐體驗了才知道,這活兒真不是新手能干的,人家一天能采20筐,咱伙伴們集合數人之力半個小時才將將鋪滿筐底。
而這些剛采摘下的咖啡漿果,要馬上在農家后院中進行手工處理——就是傳說中只有印尼才有的半水洗法(濕剖法),星巴克種植者支持中心的伙伴們會手把手帶著咖農們學習,就為了做出風味獨特的豆子。
體驗了整個過程的Charlie說,之前關于蘇門答臘咖啡“草本”“厚重”“泥土芳香”的描述,都只存在于風味輪上,直到身臨其境,這些名詞突然有了具現化的畫面。
蘇門答臘的風土,已經融入到了每一顆咖啡豆之中。
云南:一片美麗的鄉村
云南咖啡對于星巴克的伙伴們來說,可一點也不陌生……
畢竟早在2012年,云南咖啡還不為大部分消費者所知的時候,星巴克就把種植者支持中心建過來了。
從“做速溶的破豆子”到精品豆走向國際市場的逆襲,星巴克種植者支持中心的伙伴那是全程參與并且見證了這一切,他們是咖農們毫無血緣的“家人”。
不僅云南咖啡更好了,連帶著咖啡產區人們的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要知道,星巴克種植者支持中心的伙伴們那可不光是管農活兒,甚至連基建都真出錢出力啊。
不僅幫忙建路燈:
還管修廁所:
甚至綠化啊、外墻美化啊,全都安排上了。
伙伴們每到一個地方,都能看到種植咖啡帶給云南人們的變化,更好的道路、更好的學校、更好的村莊和更好的文化設施。
在普洱,有一個滬滇協作的美麗星村,凝縮著咖啡與云南逆襲故事的精華,這里不僅有原本留守的農戶,還有外出打工歸鄉的年輕人,創造出了在咖啡之外更多元的業態和就業機會。
伙伴們都感嘆,經歷了哥斯達黎加的科研氛圍、蘇門答臘的原始氣息,云南咖啡村莊這愜意簡直遙遙領先,星巴克你不宣傳這個你糊涂啊:
“其實來云南之前聽到了很多數字,比如說星巴克采購的云南咖啡豆合格率,從2012年的20%提高到了現在的80%啦、精品率從8%提升到31.6%什么的。但說到底,咖啡是一門生意,這些數字都沒有當地人的生活質量改善來得直觀——賺得多了,生活自然就好了。”
(伙伴們共同創作墻繪)
過去云南山村的農戶,都只剩老弱婦孺,壯勞力都跑出去大城市打工了,而如今因為咖啡產業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回到村中。
“外出打工可沒有回家種咖啡香。”美麗星村的當地人如是說。
去咖啡的原產地旅行,嘗遍世界頂級咖啡豆,其實是每一個咖啡重度愛好者的夢想。
當星巴克的伙伴們看到星巴克對于一棵樹苗、一顆豆子乃至一個村落的關注,才會知道原來咖啡背后還有那么多的人,用了那么久的時間和努力,完成對整個產業乃至全社會的積極反饋。
在回程的飛機上,Bonnie摩挲著親手摘下、篩選、水洗處理好的生豆,烘焙再做成咖啡不過是咖啡數年歷險的最后一瞬。而她在蘇門答臘栽下的咖啡樹苗,會在兩年后長大結果,再來到她的手中,完成閉環。
星巴克咖啡師Tim在摘完咖啡漿果后,在備忘錄里寫下了這樣的話:
“每一粒咖啡豆都突然有了靈魂,做咖啡是最后一步絕不能掉鏈子,我如果再浪費一顆豆子,我就不是人。”
(參加云南原產地之旅的伙伴們都拿到了專屬圍裙)
帶著這樣的情懷和尊重做出的每一杯咖啡,也一定能把完整的風味傳達給我們這些喝咖啡的人。
所以下回再去星巴克點咖啡,有幸碰到個去過原產地的咖啡師,不妨問問ta:
我有咖啡,你有故事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