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侵略吞并加沙,現(xiàn)在除了也門胡塞能阻止,剩下就只有埃及了
以色列宣布對加沙發(fā)起“基甸行動”,宣布要侵略吞并加沙后,英、法、加等一眾美國小弟,紛紛激情慷慨的說“要對以色列制裁!”。但實際呢?歐美這些國家近年來對以色列的譴責看似“強硬”,實則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政治表演,因為這些譴責從未轉(zhuǎn)化為實質(zhì)性制裁,反而在軍售、能源合作等領域與以色列保持密切往來。
歐美為什么熱衷于政治作秀?
因為歐美正是人權、民主、自由的發(fā)源地,如果默認以色列對加沙犯下侵略罪,那當初高喊民主、自由的人權發(fā)源地,就會脫的連“底褲”都沒有!也正如德國議員所言:“歐盟的譴責只是給西方民主價值觀穿上最后一條褲衩。”。
所以不要看歐美人說什么,一定要看他們做什么!
至于伊朗與沙特就更加不要指望!因為一個爛透,一個躺平。
伊朗曾是“抵抗之弧”的核心,如今卻內(nèi)外交困。2025年,伊朗為換取美國解除經(jīng)濟制裁,主動宣布放棄核武器計劃,總統(tǒng)顧問甚至公開承認“無力保障本土安全”。從自己的總統(tǒng)墜機死亡到哈馬斯高層在伊朗境內(nèi)接連遇刺,這個國家的腐敗與分裂早已深入骨髓。連美國學者都嘲諷:“伊朗的復仇,連火候都要看人臉色!”
如果用我們中國網(wǎng)友的話來說就是,倉庫已經(jīng)沒有可以升的旗幟了,所以干脆妥協(xié)了!
而選擇“躺平”的沙特就更不要說。沙特盡管與以色列有歷史仇恨,但沙特王室更在乎石油美元和奢華生活。2020年,美國推動沙以關系正常化,沙特雖未公開表態(tài),卻默許阿聯(lián)酋與以色列建交,甚至私下允許以軍使用其領空。用沙特專欄作家阿利斯泰爾的話來說就是:“沙特已用現(xiàn)實利益替換了阿拉伯團結的舊夢。”
為什么說胡塞與埃及一定是最后的破局者?
當國際社會集體失聲,也門胡塞武裝成了對抗以色列的“孤勇者”。這支被西方貼上“恐怖組織”標簽的力量,憑借簡陋的無人機和導彈,多次襲擊以色列商船與軍事目標,迫使以軍分兵防御紅海航線。胡塞的戰(zhàn)術雖原始,但其“以弱制強”的韌性,恰恰戳中了以色列過度依賴高科技戰(zhàn)爭的軟肋。
而埃及,則是中東棋盤上的“沉默王牌”。歷史上,埃及四次與以色列正面交鋒,雖未全勝,卻始終是阿拉伯世界的抗以旗手。如今的埃及看似“韜光養(yǎng)晦”,實則是暗中蓄力:它一邊斡旋巴以停火,一邊在邊境集結重兵。
至于埃及的民眾對以色列的仇恨,我相信如同大部分中國人對日本那樣深入骨髓。
因為從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到1973年十月戰(zhàn)爭,以色列的炮彈染紅了尼羅河,毫不夸張的說,以色列的猶太人手上最少有四代埃及人的血債!
以色列的擴張,本質(zhì)上是一場“大國默許、小國失聲”的悲劇。歐盟的偽善、伊朗的墮落、沙特的妥協(xié),共同構成了這場悲劇的背景。唯有胡塞的“不對稱抵抗”與埃及的“歷史復仇”,還能為加沙保留一線生機。所以面對以色列侵略吞并加沙,現(xiàn)在除了也門胡塞能阻止,剩下就只有埃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